今天是:
站内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蔚园新闻  蔚园要闻  
【院长访谈之十二】专访经管学院院长史贤华教授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11-12-13
责任编辑: 王诗根
 

 

史贤华,滁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安徽省优秀教师,校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城市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产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为政治经济学、“三农”问题。先后主持和参与了近10项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各类横向课题。目前在研课题有国家教育部课题1项、安徽省科技厅课题1项以及横向课题企业以产学研研究合作方式委托咨询类课题1项。先后发表论文20多篇,副主编教材、著作3部。

 

融入地方经济发展,打造应用型经管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史贤华教授谈“十二五”规划

 

  者:史院长您好!请您介绍一下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基本情况。

史贤华:经济与管理学院,始建于1985年,原名企业管理系,2001年更名经济管理系,2011年改为经济与管理学院。现下设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贸易和财务管理四个本科专业及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两个专科专业,在校生2129人;还开设了“工商管理”和“财务管理”两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

经济与管理学院现有教职工4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博士3人、硕士24人,客座教授7人。有4名教师分别获得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和省级“优秀共产党员”、“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4人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被评为校级“教学名师”,2人被评为校级“教坛新秀”,4人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6人被评为校级“优秀共产党员”。

经管学院以硕士以上学位教师为基础和骨干,组建科研团队,开展科研攻关,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教师在省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国家级20多篇,出版专著6部(其中1部为主编,3部为副主编),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厅级科研项目20项,校级教科研项目30多项。积极参与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工作,主持完成“滁州市‘十一五’规划实施效果评估”和滁州市琅琊区、滁州市科技局、滁州市招商局等单位的“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经管学院十分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着力强化实践、实习、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的质量。在“经营管理”、“生产管理”、“经济法”、“市场营销”等课程教学中,实行“理论加案例分析”的教学改革,并自行搜集、整理、编印了一部《企业管理案例集》和两辑《毕业生优秀论文集》。从诸多成功企业中汲取了大量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工作经验与管理理念,全方位的关注学生的成长与锻炼。教师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带领学生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指导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学生不仅在校级科研立项上收获甚丰,有的学生还在《求索》、《农家之友》、《城市建设》等多家刊物发表多篇有一定学术价值和影响的论文。充分发挥“经济管理综合实验室”、“ERP”实验室、电子沙盘实验室的资源,加强对学生的实训指导,学生连续三年获全国大学生电子沙盘大赛“金蝶杯”安徽赛区一等奖,连续两年获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用友杯”安徽赛区一等奖,2011年获全国大学生电子沙盘大赛“金蝶杯”银奖,在其他各类竞赛中也均取得佳绩。

 

  者:经济与管理学院“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与主要任务是怎样谋划的呢?

史贤华:经管学院“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进一步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实现经、管学科协调发展;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产学研合作,增强服务地方能力,逐步形成实践性、开放性、应用型的办学特色,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经管类人才。力争到2015年,建立一个结构合理、特色明显、整体水平较高的学科体系,把经济与管理学院建设成全省同类院校中具有领先地位和鲜明特色的学院。

具体来说,我们要达到以下五个方面的目标任务:

一是办学规模方面。2015年,全日制在校生达 3000人,其中本科生2600人,专科生400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册生达 1000人。培训各类人员3000人次。

二是学科专业方面。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学院办学定位,合理规划学科专业布局,加强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并与区域经济发展和学生就业结构结合起来,适当调整现有专业,加强应用型强的专业的申报和建设。到2015年,本科专业数增加到7个。争取把工商管理、经济学两门学科建设成为校级重点学科,在此基础上申报省级重点学科。通过培养和引进学科带头人,打造科研团队,争取更多的省厅及以上层次的科研立项等措施,以达到预期的建设目标,同时在这些学科的影响带动下,使本专业形成更多的优势学科,形成特色和品牌专业。

三是人才培养方面。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既重视对学生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综合素质的培养,又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培养,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同时着眼于学生在专业发展方面进一步学习的需要,使学生能够在夯实基础、拓宽知识面的基础上,有继续深化专业知识和提高能力的余地,为今后的考研创造条件。按照重素质、强能力、厚基础、宽口径的教育理念,不断修订专业教学计划,完善课程设置。对传统课程进行压缩与调整,增设选修课程、实践课程、素质拓展课程,给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继续推进双语教学,强化实践教学。到2015年,实验室设备值达到200万元左右。力争获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10项左右,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有所突破。提高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获奖项目和等级,巩固毕业生就业率,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进一步提高办学层次,提高本科层次专业的招生比例。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新增校外实训基地3个。

四是师资队伍建设方面。2015年,专兼职教师数达70人左右,其中专任教师不少于6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90%(其中博士不低于15%),60%以上教师具有实践经验及应用型专业背景。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结构比例达2:3:1。组建1支省级教学团队、2支校级教学团队。培养和引进1名省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中青年优秀骨干教师、2名省级教坛新秀、2名校级教学名师、3名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3名校级教坛新秀。加强“双能型”教师培养,双能型教师达到50%以上。

五是产学研合作方面。经常开展教师间的学术研讨活动,逐步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并分别以教授、副教授、博士为核心,组建若干学术团队,密切交流,相互促进,同时积极参加国内外高层次研讨活动,谋求与强校合作,在交流、合作中不断进步,提升科研能力,特别是提升产学研合作能力。横向课题到账经费要达到50万元,每位教师每年都要有科研成果,年均三类以上论文要达到20篇左右。到2015年,力争实现国家级课题零的突破,并争取更多的省部级和厅级项目立项。

 

  者:如何保障“十二五”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呢?

史贤华:我们将采取五大措施,确保“十二五”发展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

第一,强化对学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学科建设。学院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将学科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主要精力用于学科建设,不断创新思路,研究、解决学科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协调管理,在学科方向的调整、学科队伍的建设、重大课题的申报与研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加强学术梯队建设,打造高水平的学术团队。坚持以人为本,把科研队伍作为学院科研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来培育,继续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改善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整体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使师资质量满足院部学院学科建设与科研发展的要求,加强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制定科研工作规划,在此基础上形成主攻科研方向。

第三,强化科研特色,服务地方经济。坚持科研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科综合优势,不断提高科学研究能力,强化科研特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一是紧密关注地方经济建设,积极承担地方科研课题。鼓励教师围绕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开展科学研究,积极承担服务于地方经济的科研课题,通过企业和政府部门课题的研究,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二是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咨询。继续加强和深化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联系,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合作,努力出版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调查报告、对策咨询报告。三是多途径、多渠道开展产学研合作,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继续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加强与全椒经济开发区、滁州市烟草公司、安徽省埃克森集团等企业开展产学研结合的全方位合作模式,推进、创新校企深度合作。利用市场营销、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等专业优势和特色,积极参与企业的营销策划、管理培训等活动。

第四,强化办学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社会环境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修订和完善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体系。加大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在原有3个实验室基础上,拟建“营销与商务综合实验室”、“金融实验室”、“商务谈判实验室”、“物流管理实验室”等,扩建一批新的实习实训基地,以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求。积极指导和培训学生参加各类专业竞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积极探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倡导“案例式”、“探究式”教学方式,探索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大教学质量工程的建设力度。

第五,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与组织保障。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师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与监督保障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重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强化对学生的入学教育、专业教育、考风考纪教育和毕业生离校教育,狠抓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和法规法纪教育。组织开展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认识社会,增长才干。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积极探索资助育人功能发挥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好特殊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认真开展好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教育,多渠道拓宽省内外就业市场,稳步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为学院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分享到:
校址:安徽省滁州市琅琊路2号(琅琊校区) 安徽省滁州市丰乐大道1528号(会峰校区) 
邮编:239000 皖ICP备11015759号 
技术支持:滁州学院信息技术与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