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站内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蔚园新闻  
滁州学院两应化专业学生在重点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12-02-27
责任编辑: 郑晓华
 

新学期伊始,滁州学院化工学院学生科研创新不断传出好消息。该院应用化学专业2009级、2010级两位学生刘振锋、郭莉分别在《无机化学学报》和《Journal of Chemical Crystallography》(《化学结晶学杂志》)上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

这是该院继2009级应用化学专业学生韦昊在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SCI收录期刊、国家一类期刊《结构化学》上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后,该院学生在学术研究上取得的新成果。

《无机化学学报》由中国化学会主办,1985年由化学前辈戴安邦院士(发起)创刊。2010年影响因子为0.751。刘振锋在发表的《3,4-吡啶二甲酸根钙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文章中,探讨了实验中选择含有N原子的杂环芳香有机配体34-吡啶二酸和碳酸钙反应合成配合物[Ca2(Pdc)2(H2O)7] (H2pdc: 3,4-吡啶二酸)的问题,重点对这一配合物晶体结构、荧光性能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他的研究成果为人们制造具有理想性能的新材料提供了理论依据。

 

Journal of Chemical Crystallography》是国际和跨学科的出版物,1971年创刊,全年4期,主要刊载晶体化学与晶体物理学以及光谱、光谱测定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属SCI收录期刊,2010影响因子为0.666郭莉在发表的《Synthesis, Crystal Structures, Thermal and Luminescent Properties of Rare Earth Metal Complexes with 1,2,4,5-Benzenetetracarboxylic Acid》(《1,2,4,5-苯四酸稀土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热稳定性和荧光性质的研究》)文章中,对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稀土金属配合物的性质、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实验中用EuPrGd的氧化物和羧酸配体合成三个三维结构的稀土——羧酸配合物的结构、热稳定性和固体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羧酸配合物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具有稀土特征荧光发射光谱,可作为荧光材料使用的结论。

 

化工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科研工作,近几年来依托省级重点学科(应用化学)和省级教学团队(化学工程与工艺)建设,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优势,施行导师制,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刘振锋、郭莉、韦昊等同学发表的这些论文,就是在该院吴刚博士的精心指导下,刻苦钻研,认真实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撰写出来的。

 

   
分享到:
校址:安徽省滁州市琅琊路2号(琅琊校区) 安徽省滁州市丰乐大道1528号(会峰校区) 
邮编:239000 皖ICP备11015759号 
技术支持:滁州学院信息技术与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