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一、团队基本情况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团队由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承担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是一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正确价值导向培养学生、教学科研成果突出的教学团队。目前,本教学团队教师有29人,学历结构层次较高,知识结构比较合理。教师的专业背景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还有伦理学、哲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专业。团队职称结构为:教授5人,副教授14人,讲师10人,副教授以上比例达到66%;学历结构为:50岁以下教师都拥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博士7人(含博士在读1人),硕士16人。近三年来,团队成员被聘为安徽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被评为省教坛新秀1人,省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1人,校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校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校教坛新秀2人。

二、团队负责人简介

汪才明,男,汉族,中共党员,毕业于浙江大学哲学社会学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学历,法学硕士。现为滁州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党总支书记、主任,教授,安徽省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校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安徽省马克思主义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应用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哲学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伦理学等。主持完成安徽省教育厅科研课题4项,先后参与省厅级教科研项目多项。目前,主持安徽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1项,主持安徽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程“精品课程体系”建设项目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建设项目,主持校“思想政治教育”重点扶持学科建设项目等,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参编教材4部。

三、团队成员构成情况

    目前,团队有成员29人,具体情况见下表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团队成员构成情况表

序号

 

性别

职称

学位

所学专业

最后学位毕业

学校

主讲课程

1

汪才明

教授

硕士

思想政治教育

浙江大学

《基础》、

《原理》

2

王法贵

教授

学士

哲学

华中师范大学

《概论》、

《原理》

3

方玉萍

教授

双学士

思想政治教育

上海交通大学

《概论》

4

倪晓琳

教授

学士

思想政治教育

安徽师范大学

《概论》

5

辜庆志

教授

学士

历史学

安徽师范大学

《纲要》

6

 

副教授

学士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安徽劳动大学

《概论》、

《原理》

7

 

副教授

博士

马克思主义哲学

南京大学

《概论》

8

路德红

副教授

硕士

思想政治教育

南京师范大学

《概论》

9

汤文隽

副教授

硕士

思想政治教育

南京师范大学

《概论》、

《原理》

10

郑爱龙

副教授

硕士

思想政治教育

安徽师范大学

《基础》、

《纲要》

11

吴少进

副教授

博士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安徽大学

《基础》、

《原理》

12

张家智

副教授

博士

思想政治教育

首都师范大学

《基础》、

《原理》

13

 

副教授

硕士

历史学

安徽师范大学

《基础》、

《纲要》

14

 

副教授

硕士

思想政治教育

合肥工业大学

《概论》

15

张玉虎

副教授

学士

思想政治教育

中央党校

《基础》

16

吉晓华

副教授

学士

历史学

安徽师范大学

《纲要》

17

黄永青

副教授

硕士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人民大学

《纲要》

18

郝德新

副教授

硕士

思想政治教育

南京师范大学

《原理》

19

孔令十

副教授

硕士

思想政治教育

南京师范大学

《基础》、

《原理》

20

邢存海

讲师

博士

在读

思想政治教育

河海大学

《基础》

21

陈作飞

讲师

博士

历史学

南京大学

《纲要》

22

 

讲师

硕士

法学

南京师范大学

《基础》、

《原理》

23

陈菊萍

讲师

硕士

思想政治教育

合肥工业大学

《概论》

24

 

讲师

硕士

思想政治教育

南京师范大学

《基础》、

《纲要》

25

赵艳华

讲师

硕士

思想政治教育

南京师范大学

《基础》、

《概论》

26

陈晓曦

讲师

博士

伦理学

复旦大学

《基础》、

《原理》

27

韩传强

讲师

博士

哲学

南京大学

《概论》

28

何志农

讲师

硕士

马克思主义哲学

苏州大学

《基础》、

《原理》

29

陈绍山

讲师

硕士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安徽师范大学

《基础》、

《原理》

四、团队承担教学任务情况

团队主要负责全校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主要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势与政策》等五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详细授课情况见附件1.

五、课程建设情况

    近年来,团队积极谋划开展课程建设,其中,在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程建设项目工作中,2010年获批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体系”建设项目和“精彩一课”建设项目1项。2012年获批“实践教学案例建设项目”和 “精彩一课” 建设项目1项。2009年获校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优质课程建设项目;2010年获校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优质课程建设项目;2011年获校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优质课程建设项目。

六、团队教育教学改革情况

一是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每学期进行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开展课堂教学考评活动;开展“精彩一课”竞赛活动;开展教学观摩活动和示范课活动。通过集体备课、评课、观摩教学等多种方式,形成在备课、课堂教学、教学评价、教学资源共享等各层次进行沟通与合作的定型做法与团队规范。

二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地位,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改革,提出“突出重点,拓宽内容,讲究方法,注重实效”的教研和教学改革的指导方针。其次,加强各门课程内容与结构的研究,优化课程内容设计。进一步深化对四门统编教材教学目的、主要内容以及理论体系和教学体系的研究,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最大限度把教材体系向课程体系的转化以及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并且开展各课程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解决课程内容交叉重叠问题。再次,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积极探索启发式、参与式、案例式、研究式等新的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探讨恰当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实效。

三是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群策群力,精心谋划,科学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相互贯通,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努力发挥实践育人的功能。

四是创新考核方法,优化考核目标体系。探索和实施了“平时和期末相结合,理论考试和实际表现相结合,开卷和闭卷相结合,口试和论文相结合”的四结合考核法,效果显著。

五是加强网络资源的建设,拓宽教育平台。将四门课程的课程介绍、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教案、教学案例、习题等全部上网,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立体的、多元化的资源。部门网站及时上传理论动态,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自立项以来,团队共承担了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程建设项目“精品课程体系”建设项目1项,教学团队建设项目1项,安徽省大学生思想动态分析研究中心建设项目1项,实践教学案例建设项目1项,“精彩一课”建设项目2项,本科高校思政理论课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拓展支持项目1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6项(其中重点4项),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0余篇。

七、团队科研情况

该教学团队以教学、科研项目为依托,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重大问题进行研究。近三年来,团队成员共主持或参加各类科研课题20余项,其中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2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项,主持安徽省科技厅科学研究项目1项,安徽省哲学规划项目2项,安徽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4项,安徽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7项,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2项,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2项,滁州市科研课题3项,校级科研项6项,公开发表科研论文40多篇。

八、团队获奖情况

自立项以来,团队获得多项荣誉和奖励。包括安徽省教坛新秀1人次,安徽省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1人次,安徽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论坛二等奖1人次,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1人次,安徽省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研讨会三等奖1人次,安徽省“我为建设职教大省献良策”征文三等奖1人次,首届中原农村发展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1人次,安徽省教育工会征文二等奖1人次,安徽省教学成果奖2人次(排名第二,第三),校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校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校级教学成果奖5人次,校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1人次,校级教学优秀奖一等奖1人次,校级教坛新秀2人次,校级“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