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学院党委书记余在岁在8月28日举行的处级干部培训班上,就该校第二轮处级干部聘任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与总结。
滁州学院第二轮处级干部聘任工作开始于6月18日。在宣传动员、学习文件、个人申报、民主推荐、研究确定提拔对象并公示、组织考察广泛听取意见、个别协商、充分酝酿的基础上,党委负责同志同党委组织部负责同志研究提出了第二轮处级干部配备初步方案。8月9日召开党委会,党委成员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票决制)决定了第二轮处级干部聘任(任命)人选,并对新提拔的正、副处级干部进行了公示。党委负责同志和分管领导、纪委负责同志又分别与新提拔的正、副处级干部和交流到有关岗位的干部进行了任职谈话和廉政谈话。8月20日,第二轮处级干部聘任(任命)文件正式下发,并由党委成员按工作分工到有关系、部门进行了宣布。至8月25日,全校第二轮聘任的处级干部全部到任。
滁州学院此次处级干部聘任工作坚持标准、坚持原则、坚持程序,公开公正,广泛听取意见,充分酝酿协商,严格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顺利圆满,高质量、高效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进一步充实和加强了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领导骨干力量。新提拔的15位处级干部,其中有12位是由原主持工作的副处长、系副主任、总支副书记提拔为正处级干部。新选拔的14位高学历、高职称、优秀年轻干部有13位充实到教学、科研工作领导岗位,使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处和各系(部)的领导力量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加强,为迎评促建工作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新提拔了一批高学历、高职称、优秀年轻同志进入处级干部队伍,保持了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新提拔正处级干部15人,占正处级干部总数34.9%;新提拔副处级干部14人,占副处级干部36.8%。新提拔的正、副处级干部大多数是在40岁左右的年轻同志。此次聘任后,处级干部平均年龄46岁,比原处级干部平均年龄下降了1.5岁。其中55岁以上7人,只占处级干部总数8.6%;50-55岁19人,占处级干部总数23.6%;40-50岁40人,占处级干部总数的49.3%;40岁以下15人,占处级干部总数的18.5%;50岁以下55人,占处级干部总数的67.8%。
——进一步改善了处级干部学历、职称、专业结构,为实现干部队伍专家化、管理工作专业化、精细化创造了条件。在新一轮聘任的81名处级干部中,本科以上学历72人,占处级干部总数的88.9%;研究生(含硕士学位)16人,占处级干部总数的19.8%;副高级以上职称62人,占处级干部总数的76.5%;教授或博士19人,占处级干部总数的23.6%。处级干部中具有文科专业背景的46人,占处级干部总数的56.8%;具有理工科专业背景的35人,占处级干部总数的43.2%。理工科背景的比例比原来有所提高,处级干部学历、职称及学科专业结构背景有一定改善。
——进一步推进了处级干部的轮岗交流,扩大了处级干部工作视野,优化了系(处)级领导班子人员结构,协调了处级干部之间关系,增强了中层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活力。这次干部聘任中,交流轮岗的19人,占处级干部数的23.6%。其中正处级干部交流轮岗的10人,占正处级干部数的23.3%;副处级干部交流轮岗的9人,占副处级干部数的23.7%。机关有10个部门的干部得到了交流充实,其中主要负责人交流的有4个部门。系(部)主要负责人中交流的有5个系(部)。
——重视安排使用女干部和非中共党员干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这次聘任的处级干部中,非中共党员干部11人,占处级干部总数的13.6%,非中共党员处级干部有了较大幅度增加。女干部的职数较过去也有所增加。
——大多数机关部门和系(部)主要负责人保持基本稳定,有利于升本以来全院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深度推进。
余在岁认为,滁州学院第二轮处级干部聘任工作之所以在较短的50天时间里能够顺利圆满进行,一是因为党委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指导与引导,认真组织实施,这是做好干部聘任工作的根本保证;二是坚持标准和条件,严格按程序办事,严肃组织纪律,这是做好干部聘任工作的基本原则;三是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进行反复酝酿,正确作出决定,这是做好干部聘任工作的基本途径;四是坚持从学校大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实事求是,出于公心,客观公正,这是做好干部聘任工作的基本前提;五是正确对待和处理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保证干部聘任工作健康顺利地进行,这是取得干部聘任工作圆满成功的关键。
余在岁说,此次干部聘任工作是对学校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思想政治水平和学校政治生态环境的一次重要检验,也是对学校党委执政能力的一次重要考验。“现在我们可以欣慰地说,我们的党员、干部、群众是非常好的,我院的政治生态和风气从总体上说是很好的,我院党委是坚强有力的,我们已经较好地实现了第二轮处级干部聘任工作的预期目标。”
责任编辑:郑晓华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