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心灵都沐浴阳光:记滁州学院陈爱娟副教授

文章作者:漆红霞 胡婷婷时间:2008-12-25浏览:732

    不久前,从滁州市获悉,滁州学院经济管理系党支部负责人陈爱娟被评为滁州市“优秀女性”、“三八红旗手”。

(一)

    陈爱娟1987年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来到滁州学院。刚刚毕业的她率直、单纯,还有女孩子的天真。对工作的新鲜感让她觉得未来是一个五彩缤纷的花环。很快她发现一切都不是那么简单,原以为只要严厉,能讲好课就可以是个好老师,结果却不是她所预想的。面对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学生,从来都很自信的她第一次有了被打败的感觉。陈爱娟开始对她的教学方法进行深思索。这一思索,竟是十几年。

    针对自己的教学误区,陈爱娟迅速更正教学方式。面对学生,她坦然面对自己的失误。听取学生的意见,尽管有很多话对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孩来说,有些刺耳,她依然欣然接受。当初“威严”的概念已不复存在,有的是与学生零距离的接触,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最初的挫折感渐渐消失,在实践中她一步一步找回了属于自己的那份自信。她先后担任了政史系《中国古代史》、《史学概论》等主干课程的主讲。为了改变传统单调的教学方式,她利用课余时间制作课件,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国内国外时事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和纪律方面的教育。她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一定是要求自己先做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学生树立榜样。她从不迟到、旷教,课堂评分中,多次名列前茅。二十几岁对于女孩子来说,花一般的年龄,有太多太多让自己放松的理由。但她没有,她把自己对生活的热情、对事业的追求、对未来的梦想全都放在学生身上,全部投入了工作当中。

    因为积极的工作态度、对学生的关心爱护,1995年,陈爱娟被任命为政史系团总支书记。其间,她积极配合校党委、团委、党支部开展各项工作,做大量细致、深入的工作。95-2000年政史系团总支连续被评为校先进集体;1996年,还被评为安徽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陈爱娟自己也连续多年被评为校优秀团干。因为工作出色,1996年被评为校优秀党员。这见证了她的努力和付出,激励她更加努力更加出色地去完成她的工作。

(二)

    2001年,对于陈爱娟来说,充满了挑战,她担任了经管系党支部副书记。这是一个与她所学专业不相对口的系。领导的重托,同事的关怀,还有无数学生期待的双眼,给陈爱娟很大的压力。她清楚,这些压力,这些责任不再是自己想想教学方式就能改变的。经管系是一个拥有1000多人的大系,它的四个专业均属于非师范类。进入经管系的学生在全校十几个系中,录取分数偏低。因为专业的特征,学生大部分都思想活跃,有着各自鲜明的个性,这给统一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

   “没有管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管的老师。”为了与学生保持紧密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在教学任务、管理工作繁忙的情况下,她坚持带班主任。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谈心,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心理状况。对需要帮助的同学给予最及时的帮助,尤其做好“弱势群体”的工作。对学习,生活,及心理存在差异的同学,尽力的给予关爱和帮助。除了用好学校例行的奖贷等方式之外,自己多次在经济上资助困难同学。2004届毕业生王圆圆同学刚刚离开母校,就被确诊为白血病。陈爱娟和系里的其他领导发动经管系全体师生在校园进行爱心募捐,拯救王圆圆的生命。陈爱娟第一个将载满爱心投进募捐箱,并和系行政负责人史贤华一同驱车看望王圆圆,将万余元捐款交到王圆圆母亲手中。

(三)

    每逢节日,当祝福与问候如雪花般的从四面八方飞来时,陈爱娟总感到无比的高兴。

    她爱学生,学生无论大小困难,必定亲自过问。一次开会,会议刚刚开始,有人来报告说,有同学晕倒了。陈爱娟迅速拿出手机,一边联系120,一边赶往现场,自己掏钱做医疗费,吩咐送学生去医院。确保学生安全后,她才匆匆回到会议室。沉着、冷静显现了她的处事风范,体现了她对学生的关爱。

    对一些心理上有障碍的学生陈爱娟更是倾注耐心和爱心。一位长期自闭,不愿意与人交往的同学,在陈爱娟一次次的开导下,性格渐渐变得开朗。她告诉陈爱娟:“我原来不相信上帝,但我现在相信了,您就是上帝”。一位因为家庭变故而想轻生的学生在她的反复教育开导下,也终于想通了,临毕业的时候,她含泪对陈爱娟说:“陈书记,我能叫你一声妈妈吗?”。

 

 

  她就是用这种谦逊随和的态度,赢得了学生的肯定。

  当别人赞扬她领导有方时,她平静而谦虚地说:“那不是我的功劳,那是经管系党团队伍、辅导员队伍、学生队伍三支队伍力量的凝聚。要论事迹功劳,他们才是经管系的顶梁柱!”。

(四)

  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陈爱娟在自己做好的同时,协调带领党员教师、班主任以及学生干部,积极发挥他们的作用。制定、完善系科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学生管理和学风建设。指导团总支,学生会开展多种具有系科特色的活动。通过组织各种文体、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营造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发扬民主作风,尊重教师,培养教师,关心教师,尽自己最大能力帮助教职工排忧解难,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党组织的温暖送到职工教师的心坎上。这些看来似乎再平常不过的事却折射着她独特的人格魅力,也反映了她的处事风格。奖章总是献给挥洒汗水的人:2002年,经管系团总支被评为安徽省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工商管理专业2002级(1)班被评为2003年度安徽省先进班级。路过宣传栏和公布栏时,常能见到经管系取得的大大小小的成绩———经管系被评为先进学习小组、先进党支部、宣传工作先进集体,经管系荣获全校自编操比赛第一名、辩论赛第一名、运动会团体长跑比赛第一名。

  或许不是最好的,但也不会是最差的。陈爱娟用行动证明———学生,没有好与坏,即使是沙子,也有凝聚成塔的时候。经管系毕业生一届届的就业率不断地改变了人们当初对经管系的看法。

  在做好教师学生管理之外,陈爱娟切切实实抓党务工作。注重教师政治素质的提高,认真组织全体教师政治学习。活动内容充实,不流于形式。在学校“专升本”工作中,组织全系师生进行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的“学校专升本,我改做什么”的大讨论。培养党员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在各项工作中能够勇挑重任。在带领老党员的同时,响应院党委的号召,开展入党培训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学生党员。为中国共产党培养后备军,输送新的血液。荣誉与掌声再一次肯定了她的努力:2001年度被评为校优秀党员;2003年抗击“非典”斗争中,经管系党支部评为先进党支部,她被评为校抗“非典”先进个人;2003年度,经管系党支部再度被评为先进党支部。

(五)

  一个人的所能承受的工作极限到底有多大,陈爱娟总想在自己的身上找到答案。做好党务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同时,每个学期都承担着经管系和政教系两个不同系科不同年级的教学任务。近几年,先后担任政教系的《中国古代史》、《中国社会生活史》,经管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程》、《人力资源管理》、《工商行政管理》的教学。每周上课时数12节。面对复杂的课程内容,陈爱娟利用工作间隙,钻研教材,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收集教学材料,以丰富教学内容。每次授课,细致透彻,举一反三,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付出的总能得到回报,在两个系科学生为老师课堂评分中,多次名列前茅。99年、02年年度考核为优秀。

  在她的辛勤培育下,一个又一个的优秀毕业生走上了工作岗位,更不乏去高等学府深造的硕士生、博士生。每一年的教师节,陈爱娟都能欣慰地收到往届学生从远方寄来的祝福与感激。很多人这样说:“陈老师,你不仅教我们知识,而且教我们做人,你是我最难忘的老师。”“我取得成绩后,第一个想告诉的人就是你”。翻开她的工作语录,我们常常能听到“以纲为纲,以本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上创新有方,在管理上有条不紊,在党务工作上扎扎实实。”的笔录。我们从中不断感悟到她崭新的教育及管理理念,同时也解读出她勤学善思,一心为教育,一心为学生的心声。她几乎把她生活的全部都给了她的学生,学生的出息对她来说是最至高无上的光荣,也是她最好的奖励。

  “工欲善其利,必先利其器”。教学之余,她丝毫不忽视知识的补充与更新,除了自主学习,先后去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深造。利用寒暑假,节假日参加安师大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并通过了全部课程。为了适应学校专升本的需要,接受学校选派,到安师大挂职锻炼,学习本科学校先进的管理方法及成功的经验。积极从事科研活动,先后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并多次在校内各类征文中获奖。

(六)

  人的一生犹如一条长河,越是急流险阻越会激出美丽的浪花。但是浪花的盛开却需要许多的付出与牺牲。

 

 

  她是一个领导,是一位老师。她还是一个妻子,一位母亲。工作上的尽心敬业,在学校里陈爱娟是有口皆碑的好老师,是同事认可的好领导。但是面对丈夫和孩子的时候,她有着深深的歉疚,那是作为妻子和母亲才能体会的无奈。丈夫戏称她为“三个半人”(早晨7点半离家,中午12点半和晚上9点半回家)。这样拥挤的时间,她有多少精力去问孩子?她的同事说:“陈爱娟啊,一工作起来就忘了家,经常把十几岁的小孩子一个人放在家里,忙的时候就干脆不回家做饭了,老是让孩子去买盒饭……”。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时,她实在是没有可以为孩子支配的时间。她只有也只能充满歉意的对女儿说:“谁让你妈妈是个教师呢?”那是一位母亲的歉意,充满爱的无奈与深沉。

  如此已经足够,一天中总还有两顿饭的时间可以和家人共享。可就是这一点,也难做到。每当和家人吃饭、闲聊时她嘴里都嘀咕着:“最近有个学生不知道怎么搞的”?“你说我们系学生怎么那么贪玩呢”?甚至,做饭时心里还想着什么事情怎么处理,哪位同学究竟出了什么状况。久而久之,她丈夫就责怪她天天心里念叨的都是学生、工作,根本不把孩子和他放在心上。陈爱娟每每此时,都是低头不语,她说:“我可以是一个合格的教师,但却不是一位称职的母亲和妻子。但在其位,谋其职,这些都是我本职应该做的!我不能因为家庭而把系科近千个学生丢在一边。”“何况”她停顿一下笑着说:“我不和他说工作,老夫老妻的还能和他谈花前月下、海誓山盟不成”。

  真诚,是彼此交流的感受。那一刻,坐在她的面前,我们才知道什么是“真诚”。

  谈起她的学生,她的同事,她的家人,陈爱娟总是能够满怀自豪的说上很多很多。可对于她的成绩,她的荣誉却只字不提,她只静静的说:“我只是一名教师。”淡淡的话语折射着美丽。

  “我们的书记是那种把荣誉都推给别人的人,在她身上能看到干练从容的气质,能感受到松柏坚挺的顽强品格,永远在平凡的岗位上增添光彩”!经管系辅导员仲鸣深情评价说。

  真实、自然———陈爱娟就是这样一个人。如春寒料峭时一缕暖风,漫漫冬季的一缕暖阳,吹醒一个梦想,滋润一片干涸的心灵。          (2004年12月)

通讯员:;初审:;终审人: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