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书森:带着患癌症母亲上大学

文章作者:郑晓华时间:2008-12-25浏览:315

 刘书森

   4月15日星期六,凌晨5点,滁州学院北面大约100米外的一间出租屋内,该院中文系2005级学生刘书森就起床为他身患癌症的母亲做饭。

    收拾好房间,提着饭,刘书森步行约40分钟来到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他母亲张自勤在这个医院接受第五次化疗。

    上 午8:30左右,化疗开始。24岁的刘书森坐在母亲的床前,看着药水一滴一滴地滴入母亲的血管,不时地询问着母亲的感觉。

    中午,刘书森从外面买来盒饭,一口一口地喂着母亲。下午4:00多时,化疗结束了。由于化疗反应,母亲开始不断呕吐。刘书森赶紧端着盆接母亲呕吐物,同时用热毛巾为母亲擦拭。

    刘书森把母亲化疗安排在周六、周日,平时下课后他就回到出租房里照料母亲。每天,他要给母亲做好一日三餐,还要给母亲洗衣服。为了生计,除了周六、周日,他每天晚上都带家教。

    刘书森1982年出生在涡阳县牌坊镇周桥村,3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撇下了母亲和只有1岁的妹妹相依为命、孤苦度日。为了供养两个孩子,母亲除种承包的5亩地外,还帮人家钉扣子、替人装包、扛粮食、刨蒜……等刘书森上了高中,家境更是每况愈下,已过半百的母亲只身到了上海做了保姆。2005年8月,刘书森考上了滁州学院。远在上海的母亲听到喜讯,逢人便讲:“我儿子考上大学了,我儿子是大学生了!”

    然而,就在刘书森满怀信心踏入大学校门之际,灾难又一次降临到这个家庭。

    2005年9月,刘书森的母亲患上了卵巢癌。

    刘书森含着泪水从上海接回母亲。母子俩租住校外的一间房子里,刘书森让母亲在滁州的医院接受治疗。为了母亲的医药费,他以1万元的价格卖掉了家中的房屋和宅基地,从此背井离乡,开始了一边坚持上课一边照顾母亲的历程。

    手术几乎花去了他们所有的借款,但医生说至少要进行6次化疗,而一次化疗最便宜也要2500元左右,刘书森再也没有其他的办法。他安慰母亲说:“就算你给我娶媳妇花的钱,这样也尽到了你的责任!”

    滁州学院的院领导登门看望了刘书森母子,带去了慰问金,为刘书森申请了一份勤工俭学的岗位和贫困补助金。中文系的师生为他募集了1500多元钱。刘书森带母求学的事迹在滁州当地引起了反响。一位从事测绘工作不愿透露名字的王女士来到刘书森母子的住处,留下了500元钱,而她自己连手机都没有;滁州电力公司得知消息后,短短半个小时就募捐了15290元钱,并到医院看望了正在化疗的刘书森母亲。5月1日,滁州24对参加集体婚礼的新婚青年集体捐款2600元。刘书森感言:

    母亲在我3岁时就丧夫守寡,养我长大,因怕委屈了我和妹妹而未再嫁,50多岁了还外出做保姆供我上大学,尝遍了人间的酸苦。在得知自己身患绝症后,不想拖累我,想了却余生……母亲给了我一切,我怎能让生我、养我,为我受苦受累母亲就这么离开呢?作为儿子,我有尽孝的责任,家已经没有了,我希望母亲能跟随我幸福快乐地度过最后的岁月。

    现在在我心中有两份责任,一份是对母亲的,另一份是对社会的。母亲患病后,我得到了学校、社会和媒体的关爱和帮助。我一直在想,在我最困难的时候这个世界没有遗弃我,以后的日子里我一定会尽我的力量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通讯员:;初审:;终审人: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