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站内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理论学习  
吴岩在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第三届年会上的报告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11-04-06
终审人:
 

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主要问题和

国家高等教育分规划的主要思路

中国高校产学研副会长、北京教科院副院长  吴岩

2011315日,根据录音整理)

 

今天应邀参加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会议,当我看到会议材料时感到很意外,安徽这个联盟搞得有模有样,很有内涵。应用型是新建本科院校今后十年发展的主线,由于时间关系我就跟大家简单汇报一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全国二十个省的二十所高等院校在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看看安徽省是否存在这些共性问题;二是介绍国家中长期高等教育分规划中的一些点。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教育部将正式启动对全国一百八十所新建本科院校的合格评估。从200912月份到20111月份,我们对全国二十个省二十所高校进行合格评估调研,并对常熟理工学院进行正式回访。很高兴的是在调研过程中,安徽省有一所院校给教育部调研组专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就是合肥学院,它在调研中表现出许多优势和我们所有学校需要注意改正的问题。特别高兴的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中有一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这个计划的第一批是从去年6月份正式启动的,全国有62所学校进入;其中大部分是985学校、211学校和省里的非常好的老本科院校,唯一一所进入的应用型新建本科院校就是合肥学院。我们合格评估调研的院校,从数量上说有二十所院校,从地理位置上涵盖了东、中、西的二十个省,从拨款来源上有省拨款、市拨款,还有自筹的;这二十所学校里有四所民办学校,十六所公办学校。评估方式主要是集中进校和分散进校,以集中进校为主。

接下来我着重介绍对新建本科院校总体的质量判断。我个人的总体判断是成绩很大,问题不少。成绩很大可以用三个很显著来概括,即新建本科院校的整合、磨合和增量性发展成效显著。什么叫整合、磨合?这些新建本科院校大凡由几所学校或中专、师专、高职院校合并而来,大体上有一个非常艰难的整合时期和适应的磨合时期,它们的发展大部分都是增量性发展,即以专业建设的数量、以学校的数量快速增长作为发展的主要标志。问题可概括为三个不容乐观: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容乐观。具体的来讲,从宏观上来看是办学指导思想;从中观(过程)来看是保障条件,从结果来看是教学的效果,这三个方面都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个问题分为两个方面,即战略问题和具体问题。从战略问题上来看存在着学校发展定位问题,从理论来看似乎没有问题,然而从实际调研结果来看还是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可分解为三个:一个是为区域地方经济社会服务方面存在问题,一个是学校领导班子的领航驾驭能力存在着明显的、有待提高的方面,第三个是在合作教育的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和合作发展四个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具体来讲有三个问题,一是定位方面存在着简单模仿;第二就是因循守旧,固守原先师专、中专的发展思路,换汤不换药;第三就是盲目的、冲动的攀高。分析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学校领导班子在如何办本科,如何办应用型本科,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学习思考准备不足。二是除了领导班子以外,我们学校的中层管理人员以及专业带头人对如何办好一所特色的本科院校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

根据我们的调研情况来看,新建本科院校普遍存在以下十个问题:管理队伍的问题,师资队伍的问题,学生学习问题,专业学科建设的问题,课程教材的问题,毕业设计(论文)的问题,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就业质量的问题,办学、教学经费的问题,民办本科院校如何发展的问题。有人说新建本科院校第一位的是队伍建设,我说没错。但有人说队伍建设就是师资队伍建设,我觉得可商议。新建本科院校在某种程度上我认为管理队伍的建设丝毫不亚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假如我们管理队伍的水平、能力、素质不高会淹没了我们教师队伍的建设,因为学校处在一个爬坡阶段,管理水平能一定程度上弥补教师队伍上的问题,而教师队伍建设的好坏弥补不了管理队伍的问题。我们发现所有搞得好的新建本科院校都是有一支优秀的领导班子和一支优秀的中层管理队伍,所以我认为新建本科院校在抓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千万不要忘掉你的管理队伍建设,特别是你的二级学院和院系里面的管理人员。一个优秀的教师影响的是一个点,一个优秀的管理人员影响的是一条线,一个优秀的干部影响的是一个面。当然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也存在如下几个问题:学历结构、年龄问题、知识的问题、技术的问题,还特别重要的是教学方法的问题。大凡新建本科院校大部分是三十五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这是一个共性问题。但这些青年教师包括一些老教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应这样学校的学生,这样学校的学生跟北大清华的学生不一样,学生系统性学习的内驱力不是太强,所以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方法与教师的能力、知识同样重要。第三个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问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驱力存在问题。在这样的学校怎样让学生有学习的兴趣,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怎样让他们有成就感,怎样让他们有学习的热情,我觉得这是摆在这类学校面前非常重要的问题。再有就是第四个学科专业建设的问题,我觉得这是个共性的问题。高速扩张带来新建专业比例过高,基本条件不达标;与区域地方经济发展匹配度不高;有追求学科专业高、大、全综合化的倾向。我觉得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特色是没法综合的,综合一定要适度,一定不能过度,一过度了就会顾此失彼。第五个问题是课程教材建设问题,即课程的同构化、教材的不适用是一个比较共性突出的问题。我觉得花精力、财力和时间来研究课程、研究教材,是能保证我们应用型人才培养真正有特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第六个问题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这个环节在我看来问题真的很多,有的错误说出来真的让人感到很低级,包括选题的,包括质量的,包括管理的,包括如何指导,包括论文答辩的,总之学校的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存在很大的漏洞。第七个问题人才培养模式,我觉得可以概括为形似神不似。所谓形似神不似就是各个环节都有,实习也有,实验也有,实训也有,但是看起来不经看,你要真正去看你会发现说得是校企合作,说得是实践教学,但是只是名词,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根据我在全国调研情况来看,学生实习经费少的可怜。我觉得安徽省的新建本科院校也存在这个问题。在经费比较紧张的状况下,在学校依然有债务的情况下,能节省的也就是实训、实践方面的经费。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我觉得应用型也就存在问题了。第八个问题就业质量。在调研中有所学校就业率写的是百分之九十以上,其中灵活就业率高达百分之七十,我们一直在追查什么是灵活就业率,学校的灵活就业率是怎么回事,所以在这次新的评估方案修改过程中对就业质量很关心。第九个问题就是经费问题,即政府投入短缺,自身造血机能不强。这次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专门有一个对中西部高校重点支持的一个项目,有可能会有一定的经费,而且支持力度还可以。我觉得在应用型新建本科院校里政府投入少是一个问题,但这些学校自身造血能力也不强。我们在国家高等教育中长期规划里面要尽量把这些项目做实,能从国家财政部多切一点钱给高等教育。第十个问题,我觉得是民办本科教育发展的问题。安徽我没有发言权,我们调研的陕西跟吉林两个省对民办高等教育的支持有非常大的落差。不知道在座的民办学校知不知道现在教育部作出了民办学校发展的十条规定,这个正在征求意见,这十条意见如果能真正落实对民办教育的发展应该说是很大的促进作用,如法人地位、同等待遇等。

最后我介绍一些评估的问题。下半年会开展二十个省二十所学校的第一次评估,明年上半年会以比较快的节奏做这件事。高等教育专题规划这次里面做了很多东西,这个纲要里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提出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概念。里面共有二十六个重要项目,有的大家可能很熟悉,有的是新的。第一个继续实施质量工程,第二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第三个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第四个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第五个卓越中小学教师教育培养计划;第六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实验计划;第七个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第八个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计划;第九个卓越农艺师培养计划;第十个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计划;第十一个中西部教育振兴计划,实施中西部高等本科学校重点建设工程;第十二个继续实施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第十三个继续实施学科创新平台,如985211、特色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等;第十四个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第十五个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第十六个高校教师师资队伍水平提升计划,主要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第十七个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第十八个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第十九个骨干教师海外研修计划;第二十个名师引进计划等等这些计划,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再详细说了。我觉得今后高等教育发展应着重培养四类人才,第一个创新型人才,第二个复合型人才,第三个应用型人才,第四个技能型人才,这四种人才是四个平行的类型,每个类型都有国家队,都有不同的计划来对照着,都有重大的项目来支撑着,都有重大的政策来引领着,让这四类人才形成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全面质量提高。在规划纲要里面提出要重点扩大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应用型人才的好坏关系到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在某种意义上关系到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这个目标的进程,在某种意义上关系到中国高等教育对国家的贡献力,所以做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关系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而关系到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我们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从省一级来看做的非常实,非常好,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组织,应该得到教育部更多的关注、支持和政策上的帮助,是一支中国高等教育特色鲜明的建设队伍。

 

 

   
分享到:
校址:安徽省滁州市琅琊路2号(琅琊校区) 安徽省滁州市丰乐大道1528号(会峰校区) 
邮编:239000 皖ICP备11015759号 
技术支持:滁州学院信息技术与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