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学院再获“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称号

文章作者:孔令十时间:2012-02-12浏览:491

日前,安徽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委员会通报表彰了获得2011年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滁州学院榜上有名,再次荣获“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称号,该校音乐学院党总支书记李道琳、学生处学生教育管理科科长王小婷同时荣获“2011年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一直以来,滁州学院党委、行政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将其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摆在学校工作的突出位置,大力实施“一把手工程”,健全机制,创新思路,深化改革,优化服务,有力促进了毕业生多层次、高质量地就业。主要做法是: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将毕业生就业工作落到实处。该校不断健全以党委书记、校长为主任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委员会,加强对全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同时,不断加强二级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软硬件建设,保证毕业生就业工作深入、扎实、有效地开展。校党委、行政将毕业生就业作为年度重点工作,经常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校领导分工联系各院(),精心指导就业工作。党委书记、校长亲自带队到省内外开展就业工作调研、巩固和开拓就业市场。学校职能部门和广大教职员工积极主动、各尽所能,为毕业生就业工作服务。

二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化教学改革,培养毕业生过硬的就业本领。该校十分注意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2011届毕业生中,工科和技术应用型专业数及毕业生数均达到80%以上,毕业生比较符合社会需求。通过开展“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推进年”活动,率先推行实践教学小学期制等,使实践教学落到实处;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国家和省级数学建模、“挑战杯”、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职业规划(创业)大赛等比赛提升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自2008年以来该校累计组织8000多名学生参加四届中国农民歌会的演出、志愿服务等活动,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升本以来,该校连续5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等部门授予“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称号。去年该校职业技能鉴定所还为毕业生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服务600多人次,学校与市教育局配合为1553名毕业生办理了教师资格证。该校2011届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普遍提高,职业准入能力明显增强。

三是拓展就业渠道,引导毕业生在服务基层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建功立业。该校在本省及周边省(市)拓展了30多个毕业生实习就业基地,成功举办年度大型毕业生就业供需洽谈会,举办各类专场招聘会210多场,组织毕业生参加全国、全省就业市场、网上招聘(周)约4000人次。教育毕业生了解本省尤其是滁州的产业结构,了解家电、机械(汽车)、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等支柱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高素质、锻炼能力,引导毕业生立足本地就业、创业,2011年在滁州市范围就业的毕业生是滁州本地生源的2.04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通过加大对到基层就业毕业生的帮助和指导力度,认真组织好“西部计划”志愿者招募,“特岗教师”、“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招考等,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服务祖国和人民,近3年来该校已通过这些途径向基层输送了700多名毕业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四是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该校将《就业指导课》、《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等课程作为必修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对全体毕业生进行系统的就业教育;通过就业指导课、职业生涯规划课、SYB培训、讲座报告等途径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去年共邀请知名专家、企业家、杰出校友等为毕业生举办就业、创业指导讲座51场次。不断加大创新创业师资培训力度,去年选派了7名教师参加省教育厅和人社厅举办的创业类师资培训班,目前该校有创业指导师5人,职业指导师2人,从企业和政府部门聘请创业指导教师5人。学校和各院(部)均建立了就业信息网站,内容丰富,栏目齐全,更新及时。该校坚持以人为本,对因各种原因造成就业困难的毕业生给予特殊关怀,尤其是对“零就业”家庭毕业生和“双困生”开展一对一的帮扶,给予精神鼓励和经济资助,安排就业见习,积极推荐就业。2011年该校为困难毕业生发放求职补贴及困难补助经费7.8万元,“双困生”就业率达90%

 

通讯员:;初审:;终审人:郑晓华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