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会上,与会代表围绕建言“安徽精神”、践行“大包干精神”,结合本单位实际,从不同侧面畅谈了对“安徽精神”、“大包干精神”内核的理解,重点就安徽精神的凝炼与表述提出了建议。音乐学院青年教师周熙婷说,“安徽精神”应是安徽历史传统、文化底蕴、发展特征、时代风貌和价值追求的总概括,这种地域性的“气场”与“性格”,可以概括为“敢为人先、坚韧务实、包容进取、开放奉献”。体育学院青年教师武亚军刚刚从凤阳小岗村参观归来,他认为,“安徽精神”应该包含有“大包干精神”中的“创新、民主、拼搏”。思政课教研部青年教师马颖说,“解放思想、勇于创新、艰苦创业、以人为本、诚实守信”这些在“大包干精神”中闪耀着光芒的理念,应该是“安徽精神”的应有之义。数学科学学院大学生李晨晨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提出“安徽精神”可表述为“融合、创新、求是、包容”。
冯维明对滁州学院积极参与“安徽精神”大讨论活动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开展“安徽精神”大讨论活动,是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需要,是建设美好安徽的需要。滁州学院是滁州市第一家开展“建言安徽精神,践行大包干精神”座谈讨论的单位,展现了高等学府人才济济的社会形象,展示了“全国文明单位”的风采,发挥了对地方精神文明建设的引领作用。
冯维明希望滁州学院在此次座谈研讨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把“安徽精神”大讨论活动与滁州市“五城联创”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大滁城”建设内涵,提升滁州城市形象和品位,为推动滁州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跻身全省第一方阵,作出积极的贡献。
章浩在总结讲话中对与会师生的发言给予积极评价,认为大家的发言政治上有高度、思想上有深度、知识上有广度、理解上有气度。他指出,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安徽发展呼唤“安徽精神”。广泛讨论、深度挖掘安徽精神内涵,有助于统一思想、凝聚社会共识,引导广大干群自我教育、相互砥砺,凝聚起加速崛起的强大精神力量。
章浩希望全校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安徽精神”大讨论活动,把对“大包干精神”的理解、对“安徽精神”的提炼,与正在开展的滁州学院大学精神凝炼活动相结合,与庆祝建党91周年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与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与推进文明创建活动相结合,与迎评促建活动相结合,为较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和迎评促建工作,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