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站内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精神文明  
李文蕙:打造名师创名校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12-09-12
终审人: 马报
 

学校升本以来,在首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以建设较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阶段性目标,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开拓创新,扎实苦干,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学科专业调整、人才队伍建设、校容校貌建设等许多工作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作为一个退休老教师,真真切切地为学校事业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感到高兴,为学校领导班子干事创业的劲头叫好。

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学校也将迎来第二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在此,我想建议,学校党委在第二次党代会报告的酝酿中,要敢于提出“创名校”的思想与思路。当然,名校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创成的,而是要有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甚至几十年、几代人的不断付出和艰辛努力才能达到。但着实要在目前学校发展大好形势的基础上,从现在抓起,为之不懈奋斗。

一、抓名师。要聘请具有真正专业水平很高的,同时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名师、大师执教,这是重中之重。梅怡琦先生说过:大学不是有大楼标志,而是由大师支撑。所谓大师、名师,要有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和较高的科研水平以及教学能力。上世纪20年代,民族资本家凌铭之先生在上海独资创办“上海女子师范”时,他曾感叹说:“师之一字岂易言哉,立品不端无师表率,为学不精无以供传授。”所以,名师必须具备“双有”本领。名师不仅需要较高学历和职称,而且要注重能力的发挥,尤其是教学能力要强。是不是名师这必须交由学生去评定,学生最有发言权。

二、抓学风。学生及学生家长们,把大学看成是神圣的教堂,把大学看成是学生未来前途的摇篮。所以学校必须狠抓教学、狠抓学生的学习成绩。为此,必须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学风。蔡元培先生191719日在北大演说中曾誓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1918年他在开学演说时说:“大学为纯粹研究学理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学者要有研究学问之兴趣,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他在1919920日又明确告诫北大师生:“诸君须知,大学并不是贩卖毕业证的机关,也不是灌输固定知识的机关,而是研究学问的机关。”所以,我们也要告诫学生,滁州学院的毕业证,不是好拿的。为此,学校必须:(1)严格考试制度;(2)坚决执行学分制;(3)使用留级和开除制度,即学校要求学生必须严格执行“大学生”守则;(4)要求学生要有文明的谈吐、文雅礼貌、仪表端庄。(5)要给学生宽松的学习环境,如允许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待完成学分,再领取毕业证书,允许学生回读(可不收费)等。

三、狠抓教风。对教师应该有严格的考评制度,过去学校采取由老教师听课,教师间相互听课评议教师学识能力,但这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态度。应该由学生无记名考评教师,因为学生是自费入学的,学生就好比我们进商场购买商品的消费者,消费者有资格挑选价廉物美的商品,而不是看营业员学历职称。总之,是不是大师、名师,学生最有发言权。在我看来,不定期由学生给任课教师直接打优秀、一般、不合格等级评级是最简便、最根本、最重要方法。比如优秀要占60%,达不到降职降薪,调整工作岗位处理;优秀占80%以上给予奖励,相同的课程让学生自选教师听课;优秀率没到40%的教师应该淘汰。学生直接考聘教师,是天经地义的正确方法,否则创名校几无可能。

四、狠抓实践教学和应用型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要与实践应用、社会需要接轨,不能让课堂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非常可喜地看到,学校在应用型院校建设方面、在小学期制实践教学方面,作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艰苦探索和有益尝试,并取得了积极成果。如“双能型”教师的培养、聘请企事业单位的工程师进课堂等,这些好的做法要继续弘扬,要继续深化,以更好地培养具有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擅长动手操作的应用型人才。

总之,创名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达到目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必须付出多多辛劳,要敢于冒风险,胆子要大一点,骨头要硬一点,步子要多迈一点。现在启动“创名校”工作正是时候,机不可失,学校各级领导、各位教师也有能力、有办法不懈努力达到目标。不久的将来,学校就会有部分专业纳入省级一本院校招生,学校“创名校”的目标就会一步步实现。

今天,学校党委宣传部、工会等部门在这里召开庆祝第28个教师节“师德师风建设座谈会”。我想,教师职业是一个不穷又不富的行业,永远发不了大财,但是大家既然站到了教师的队伍中来,就要认可自己的岗位,要敬畏自己神圣的职业和称谓。鞠之育之,训之诲之,无愧前贤,不负后生,是我们从事教育者的基本准则。“创名校”也需要全体教师为之奋斗。这是一位退休老教师的殷切期望。我非常乐意在“创名校”的过程中,尽我余生贡献微薄之力。

(作者为经济与管理学院退休教师、副教授,科研成果曾获安徽省优秀社科研究成果二等奖。今年年初因捐资助学、报恩乡梓的感人事迹,被省文明办评为安徽省精神文明“月十佳”事迹。)

 

   
分享到:
校址:安徽省滁州市琅琊路2号(琅琊校区) 安徽省滁州市丰乐大道1528号(会峰校区) 
邮编:239000 皖ICP备11015759号 
技术支持:滁州学院信息技术与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