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站内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蔚园新闻  蔚园人物  
【蔚园学人】教科院李春玲:教育学者和心灵导师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13-07-31
终审人: 王诗根
 

63早晨,滁州学院教育科学院李春玲副教授将女儿送到幼儿园后,风尘仆仆的来到办公室。记者见到她时,她手中早餐还没来得及吃。把早餐毫不在意放到了一边,她兴致勃勃的跟我们聊起了她的从教生涯。

 

 

积极求变的学者

2002年,李春玲毕业于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现淮北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本科毕业前夕的实习经历让她由衷的喜欢上了讲台上教书育人的感觉,毕业后进入了滁州学院工作。

正式走上讲台的李春玲选择了与专业相关的心理学课程,当时她就把教育工作当成了自己一生的职业追求。一直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她,2007年顺利考上南京师范大学的在职研究生,攻读基础心理学。但经过几年的教学体会,她觉得心理学并不是自己的教学强项,一年的在职研究生课程开设也不是很系统,在心理学方面的可持续性发展空间有限,于是调整教学思路,在具备了心理学知识的基础上,转向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的探究。

如今网络技术发达,学生了解知识的渠道也非常宽广,老师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势必造成知识的枯竭,导致职业倦怠心理。所以李春玲觉得在教学过程中自我提升和进修是非常有必要的。现在她主要给学生上《教育学》、《学前教育学》、《大学生心理健康》等课程,喜欢结合网络新闻中曝光的一些教育领域方面的现象和问题来进行分析和探究,帮助学生更多的内化理论。

2012年,李春玲被评为副教授。她说在自己喜欢的专业领域里,能做出一点小成果,写出几篇质量较高的文章来,这就是对自己工作的肯定。

 

努力耕耘的师者

“我上大学时也不是一个‘好学生’,对于我不喜欢的课也会逃课,上课无聊时也会看看小说。”李春玲笑着说。

有一定心理学基础的李春玲对于现在学生的心理似乎有着更深的理解,她对学生听课的要求并不高,认为如果光靠老师来约束学习那就不是大学了,勉强学生去听课,只会带来师生关系的紧张。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与特点,“学术有专攻,闻道有先后”,老师很难做到让所有人接受自己的观点。

她认为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可能没有做到认真听课,但该学什么他的目标非常明确。一个学生不可能将课表上所排的所有课程都学好,人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如果能在所上的课程里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成长点,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样的大学学习就是成功的了

李春玲喜欢结合视频给学生上课。她认为,一味的说教和空洞的理论对现在的大学生而言意义不大。教学实践中,她发现学生们形象教学能更好地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于是她借助具体形象的事物作为支撑,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较为抽象的内容。

 

女生就业的关注者

科研是一个教师个人价值的体现。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成果《女大学生就业挫折的归因倾向及心理资本的开发与培育研究》是李春玲最为满意的一篇研究论文。多年的教学经验让她发现,女大学生作为校园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在动手能力上很缺欠锻炼,例如有些女大学生大四快毕业了却连U盘都不知道怎么用, PPT课件做的也很糟糕,毕业论文格式更是一塌糊涂,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她们步入社会后的发展。而在与一些临毕业的女学生交谈时,经常会提到她们在就业中面临的问题,比如性别歧视、待遇不公等。在课堂上,她就会有意识的强化女学生们的职业信心,让她们看到自己的性别优势。她认为,女大学生不仅要坚强,也要具备男同学的性格和能力,这样女孩子在社会上的提升空间才更大一点。

2002年参加工作以来,李春玲主持了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女大学生就业挫折的归因倾向及心理资本的开发与培育研究》、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民办幼儿园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研究》,滁州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基于Moodle的《公共教育学》网络学习资源的设计与研究》等项目。在各类期刊发表数篇研究论文,如《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问题思考》、《胜任力与就业力:女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抉择《基于网络时代的高等教育公信力探究》、高校学生欠费现象参与主体的心理探微等。她参与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创新构架的实践探索》课题还荣获了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学海无涯,唯有对自己不断提出更高的目标,才会有更多前进的动力。”这是李春玲对教书育人以及提升个人能力过程的理解。其实,对每个人来说,职业能力的提升都是一个过程,从讲师到副教授,副教授到教授,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要求,只有把每个阶段的目标做好才是最实际的。

“我现在只想踏踏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讲空洞的东西是不现实的,切合实际一点,这是我对自己的定位。”李春玲说。

 

   
分享到:
校址:安徽省滁州市琅琊路2号(琅琊校区) 安徽省滁州市丰乐大道1528号(会峰校区) 
邮编:239000 皖ICP备11015759号 
技术支持:滁州学院信息技术与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