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站内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理论学习  
当前中国的大局大势大事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13-09-26
终审人: 吉晓华
 

在2013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讲话指出: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思想,应当深刻领会和把握。

胸怀三个大局

要胸怀中心工作这一大局。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宣传思想工作就要从理论上阐明为什么在当前这个时期仍然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要把“发展就是硬道理”的观念更加牢固地在全党树立起来,使中国的发展始终有强大的思想动力。

要胸怀意识形态工作这一大局。宣传思想工作极端重要,宣传思想工作是明辨是非的共识性工作,没有宣传思想工作对于正确思想的引导、对错误思想的辨析,就不可能使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

要胸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力赛这一大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这一接力赛已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要想取得“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必须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系、制度的特点与优势总结好、传播好。

把握四个大势

要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大势,在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的条件下推进意识形态建设。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在全方位发展,同时思想文化领域的交锋也是异常激烈。宣传思想工作要回答:为什么我们要借鉴西方有益的经验而不照搬普世价值、为什么发展民间组织而反对公民社会、为什么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而反对西方的宪政民主?宣传思想工作应当敢于面对复杂的现实,从意识形态面临的深层次问题上找解决问题的出路。

要把握文化多样化的大势,在思想观念多元、多面、多变的条件下加强共识建设。随着利益多元化、社会阶层多样化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文化价值等越来越多样化,这是一个不可改变的现实。这一趋势在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在消解着社会的共识性。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在文化多样化中建立更多的社会共识,降低社会发生价值断裂的几率。

要把握社会网络化的大势,在意识形态的表达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网络碎片化使一些主流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越来越模糊、越来越不清晰。在社会网络化的条件下,必须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彻底性的品格。

要把握改革开放的大势,在全面改革扩大开放的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自觉地融入到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一方面为推进改革开放“鼓与呼”,为改革开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另一方面就是要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矛盾与问题进行正确的分析与引导,为改革开放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着眼五件大事

要着眼于讲好马克思主义的真话。有人提出,在21世纪的今天,创立于160多年前的马克思主义还能否指导今天的现实?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对这些问题作出旗帜鲜明的回答。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璀璨光芒经久不衰?因为马克思主义有系统的世界观,它能够使我们清醒地认识世界的变化;马克思主义有科学的信仰论,它能够用信仰的力量引导我们前进。

要着眼于说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话。宣传思想工作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独特性和优越性讲清楚、说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立足于中国国情,反映着世界发展的趋势,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体现了效率与公平相兼顾、民主与集中相结合、活力与秩序相统一、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相促进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要着眼于论好中国梦的新话。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是宣传思想工作者当前的中心任务。要把中国梦这一重大战略思想说透说清。中国梦深刻回答了“树立什么样的理想、怎样实现理想”、“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怎么实现目标”这一关乎党和国家命运的根本理论与实践问题,明确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推进改革发展的新要求。

要着眼于言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要着眼于传好中国故事的佳话。30多年来,我们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发展奇迹,完成了人类文明史上一系列伟大创举。这种奇迹、这种创造中隐含着的中国故事,值得宣传思想工作者深入挖掘和传播。

(作者辛向阳为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博导)

 

   
分享到:
校址:安徽省滁州市琅琊路2号(琅琊校区) 安徽省滁州市丰乐大道1528号(会峰校区) 
邮编:239000 皖ICP备11015759号 
技术支持:滁州学院信息技术与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