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时评】大学生应养成良好的行为

文章作者:本网评论员时间:2013-12-17浏览:505

最近,校园一位保洁员这样感叹:“伺候大学生,真是比伺候幼儿园的孩子还要难……”

也难怪保洁员这般评价象牙塔里的学子。我们经常看到校园这样的景象:

课后人去空,课桌上、抽屉里,甚至走道上,吃剩的早餐、用过的纸巾、食品的包装袋、汽水瓶;好好的道路不走,非要在草坪上“另辟蹊径”,花儿草儿苦不堪言;安静的教室,手机铃声大作,座椅被猛地拉开,“喂……”,众人皆惊。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很多学生认为,随手丢垃圾、不遵守交通规则、影响他人等习惯只是无意识的习惯动作,和素质无关,更和道德无关可见许多学生对基础习惯、基础道德的弱视和漠视。

幼儿园的孩子都知道,“德智美体劳”要全面发展。在我们整体素质养成中,对“德”的要求是第一位的,“德”是衡量一名学生是否优秀的首条考核标准,没有道德标准,甚至连孩子都懂的基本道德素质慢慢丢失,纵然学习再好,能力再强,也不是一名不合格的学生。

道德素质没有高低之分,前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古语,经常出现辩论赛的辩题中,但无论怎么样辩论,一个弱视基础素质养成的人,一个不尊重别人的人,就是不尊重自己,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我们从小受教育莫以恶小而为之。但观其现在,随手一扔潇洒,肆意践踏的快感,漠视别人感受的自我,长此以往都会积累成恶习。“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长期的恶习必然会养成娇惯懒惰自我的性格,这种性格也会决定人生中失去很多的机会,也必然会遭遇失败的人生。

我们呼吁,大学生要注重自身良好行为的养成。除了学好各类专业知识,更要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用一言一行去填补行为素养的贫瘠。

愿你我都不再成为保洁员中的“幼儿学生”。

通讯员:;初审:;终审人:郑晓华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