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站内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精神文明  
低碳生活的节能误区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16-07-20
终审人: 王诗根
 

  这里有位低碳达人的低碳生活写照:俺家用电方面,从不买白炽灯,都是节能型的,厨房和卫生间总是做到人走关灯,客厅里的灯总是开一部分,只有来客人时才全开。看电视时总是把声音调到能听到即可,电视、电脑都不调得太亮,这样省电又不刺眼,空调尽量不用;如有孩子必须用,在冬天调到15℃就行了,夏天调到20℃就合适了。冰箱俺买的是单门的,装的东西也尽量少,热东西从不放入。电脑、电视等不用时从来都拔下电源,不让它处于待机状态,不然待机一个月就得3度电。再告诉大家一个秘密:用电饭煲煮饭时,先把米用水浸泡3个小时或用热水煮,可以节电三分之一。

误区一:低碳生活就是省吃俭用

  随着全球气温的逐年上升,很多人都知道实现低碳生活不仅是件大事,也是件好事。然而有些人对低碳生活的理解却很模糊,甚至认为低碳生活就是省吃俭用。因为他们以为,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希望通过购买汽车或者排量大、性能更好的汽车来改善自己的出行条件,希望购买较大的住房来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而这些显然与低碳生活格格不入。其实,“低碳生活”和省吃俭用、精打细算有着本质区别。“低碳生活”是指吃、穿、住、用、行各个方面减少能量消耗,降低碳的排放。单靠精打细算有时候非但不能降低碳排放量,反而增加了碳排放量。例如,选购服装时,化纤、尼龙材料制作的衣服比棉、麻、丝绸材质的衣服更便宜,但是制作过程中排碳更多;白炽灯比节能灯花费低,但是耗电更多。如果单纯从精打细算的角度来选择,低碳生活就可能会变成高碳生活。同样物品价格低并不等于排碳低,低碳生活切不可以价钱为标准。

误区二:低碳生活就是回归原始

  低碳生活在有些人眼里就是回归原始,如冰箱用容积小的,省电;洗衣机用手动的,省水;洗脸用淘米水等等。其实,低碳生活不完全是这个样子。专家认为,全面实现低碳生活并不是要求大家都回到过去,它与保持或提高市民生活水平之间并不冲突,关键是要找到一个结合点,探索一种低碳的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在维持高标准生活的同时,尽量减少使用消费能源多的产品,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在山西省朔州市的恢河公园使用的路灯、地埋灯、庭院灯、草坪灯都是由太阳能提供电源,而且所有的灯具都加入智能控制,实现了白天自动熄灯、晚上自动亮灯,每年可节约用电80万度左右。当地市民在享受城市建设带来的身心愉悦的同时,无形中节约了能源资源,减少了碳排放。

误区三:低碳生活就是政府的事

  很多市民认为,低碳生活只是一种理论上的设想,对他们来说犹如“遥不可及”的梦想,与他们的日常生活距离太远。也有市民认为,低碳生活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政府的事情,依靠市民自身力量难以实现,与其这样,还不如按日常的生活方式“得过且过”呢。其实,在阻止全球变暖的行动中,不仅政府、企业需要制定有效的对策,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比如:洗澡水温度调低1度,每次洗澡可减少二氧化碳35克;做完饭随手关掉抽油烟机,油烟机每天少转10分钟,一年能省12度电。而这些事情,政府又能帮上多大忙呢?

误区四:低碳生活全靠百姓践行

  有人说低碳生活主要集中于市民的生活领域,是城市居民自己的事,主要靠市民自己转变观念、加以践行,政府及相关部门一方面无权干涉,另一方面对市民日常生活方式的转变也甚感乏力。专家则认为,政府及相关部门不仅是社会事务的管理者,更是百姓生活的服务者。低碳生活不仅仅是市民的自觉行为,也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营造一个低碳生活环境。比如建设低碳小区、扶持垃圾回收利用等“静脉”产业,以及对自觉实行低碳生活方式的市民给予一定的奖励等,这些都对形成良好的低碳生活方式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分享到:
校址:安徽省滁州市琅琊路2号(琅琊校区) 安徽省滁州市丰乐大道1528号(会峰校区) 
邮编:239000 皖ICP备11015759号 
技术支持:滁州学院信息技术与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