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站内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蔚园新闻  蔚园人物  
【蔚园学人】张玲:人生就要勇于攀登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15-06-09
终审人: 郑晓华
 

“这个计算还要重新核算一遍,要得到准确的结果,论文是大学四年的总结,你要给自己的一份满意的答卷”。见到张玲时,她正在指导2015届毕业生的论文。

张玲是位年轻的博士,现担任滁州学院数学与金融学院的副院长。在学生眼里她是知音,像姐姐;在同事眼里,她是好领导、好同事。

张玲(中)指导学生

不甘言弃,她坚持最初选择

“很多人都认为女生数学功底不是很好,而我从小就对数学情有独钟,在一道道数学题目的求解和证明中能体会到喜悦。”张玲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数学的情感。

因为对数学的执着,在高考结束的时候,面对诸多的专业,她毅然选择了在数学专业的学习,2003年本科毕业后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攻读硕士学位。

说起考研,张玲很有感触,她认为自己的考研之路充满未知。当时的大学毕业生还是可以在县级中学找到很不错的工作,但是她不愿意就此停止,毅然走上了考研之路,最终还把考研目标定在中国科技大学。但考上中科大又是谈何容易?

为了能够顺利实现自己的考研梦,张玲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当同学们认真准备考研的时候,作为班级团支部书记她为班级90多人奔跑于老师和同学之间,那时候还没有手机、没有QQ群,抓住晚上有限的时间进行有效复习是她考研的经验。她认为时间不在多少,效率第一。

对于研究生学习阶段,张玲亦颇有感慨,本科生到研究生,所处的人文环境、学习方式等各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改变需要重新适应。

“读研时候的课本和论文全部变成英文版,刚刚接触的时候比较痛苦,专业英语太多,基本看不懂。”这是张玲刚进入中科大最初的感受。

解决这一难题只有不断学习、积累,不断的查询。“Use the word three times,it will become your forest.”。张玲经常用这样一句谚语来激励自己。

真正的考验是从读文章开始的,研究生的学习从本科生的被动听转为研讨班上的主动讲,讲给老师听讲给同门师兄弟听。老师交给一篇文章要求多长时间读懂并在讨论班上讲述,为了能读懂进而讲懂这篇文章,要搜索多篇文章来读,找出问题的来龙去脉,并能从中发现问题。

张玲很感谢那个阶段的学习,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进入到研究生的角色。正是这个学习阶段奠定了她研究的基础。“第一篇文章发表,那是最幸福的时刻,都不敢相信那是自己的成果,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兴奋。”张玲说。

追求进步,她不断超越自己

20067月,张玲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同年来到滁州学院参加工作,开始了数学专业课程的教学。

在教学中她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让学生逐渐走进数学的奇妙世界,同时她还在努力的完成自己的科研项目。做科研需要大量的资料支持,当时滁州学院的图书馆图书、网络数字化资源尚未健全,她就依托中科大导师和同学传递资料。

在滁州学院最初工作的四年中张玲对自己有了全面的认识,她意识到自己的基础相对还是很薄弱,仍需提升一个阶段。意识到自己以前学习范围太局限,学习内容并不系统。工作是对自己生活和状态的一个缓冲,终于20109月,张玲毅然踏上了求学之路,再次回到中国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这次求学和以往不同,对张玲是很大的挑战,需要很大的勇气。那时她的孩子刚刚出生,博士期间对她有着更大的冲击。“感觉有点亏待自己的孩子,在孩子最需要的母爱的时候,我却在外求学,不过那时候目标很明确,给自己定位的很好,知道自己不能浪费时间,所以学习效率很高,当然也很辛苦,经常穿梭于合肥与滁州之间。”张玲告诉记者。

博士毕业后,张玲再次回到滁州学院任教,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攻读博士和近年工作期间张玲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她先后主持完成两项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Darboux变换的行列式表示和可积曲面的构造》、《Darboux变换的行列式表示在Uniton相关问题中的应用》,参加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与可积系统相关的若干专题》、《可积系列的顶点算子及其应用》的研究,目前正在主持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超可积系统及其应用》、省高校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海洋怪波与超可积系统中的几个热点问题研究》等项目;在国内外SCI等专业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包括一篇SCI一区论文,另有一篇论文被引用次数超过30次;获得2011年获校级教坛新秀、校工会先进个人;2013年获校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2014年获省级教坛新秀荣誉称号。

潜心钻研,她享受精彩教学

对于现在高校的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不是很高,张玲自工作以来就一直在思考怎样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她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及方法,课堂氛围轻松活泼,课堂秩序掌控得当、收放自如。

学校要求数学课教学不能用多媒体,张玲认为这一传统教学模式符合数学教学的理念,因为数学的解题要求融汇贯通,前后相互联系,幻灯片放映停留时间较短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降,依托板书书写可以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走,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很多学生认为数学很是枯燥、难懂,张玲却总是教导自己的学生对待数学要有正确的认识观念。“在没有真正走进数学,没有将系统的知识联系起来,你没有真正认识他,就不要给他灌以枯燥、难懂的恶名”张玲经常这样告诫自己的学生。

她认为数学是一种工具,通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是研究理科、工科等方面最基础的技能,是理性思维和想象的结合。

在从事数学教育中,张玲主张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发现数学的美。她指导学生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理解数学的思想,她不要求学生死记公式,理解最重要。

“要使每一位学生在数学成绩提高的同时,变得更加自信、上进,这是我最大的心愿。让同学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领会到数学的真谛,寓教于乐,在教学的同时我自己也享受着快乐。”张玲笑着说。张玲平易近人的形象使得学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课堂师生互动性极强。

2013年起,在学校和院部的支持下,张玲和数学院教师开始组织培训学生参加数学竞赛,以前没有组织参赛的经验,只能在不断比赛中积累,在两年的不断努力下数学竞赛成绩有着很大的提高,目前她正在和同事积极组织学生准备2015年安徽省的数学竞赛,今年学生主动报名都已经达到600多人,张玲很欣慰。

“张老师的课堂气氛比较轻松,她上课很投入,她善于用学生的角度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使学生增长知识面、开阔视野,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2013级应用数学专业曹旭告诉记者。  

角色转换,她在历练中成长

从一个年轻的教师到数学与金融学院的副院长,张玲扮演的角色不断的发生变化,在这期间她始终保持着自己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积极的工作热情。

提到学院的发展,张玲认为,面对高水平应用型办学定位,金融学院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对学院领导和教师也是很大的考验。她认为,学院的改革和发展必须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

近年来,金融学院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条件,在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不同领域建有实习基地,从金融学院走出去的实习学生受到企业的高度赞扬。学院还积极组织学生报考专业资格证、统计师、证券资格证等。

“我们的学生做到实践能力强,理论水平高,相关证件齐全,这样企业都抢着要,就业率就会大大提高。”张玲说。

在谈及做好学院管理工作的同时,张玲言语中总是少不了一丝遗憾。“因忙于学院日常教学管理工作,自己没有一个系统的时间投入科研工作,有点遗憾。不过学院培养了我,学院需要我的时候为学院力所能及的做些事情也是应该的,我会努力把工作做好”张玲告诉记者。

   
分享到:
校址:安徽省滁州市琅琊路2号(琅琊校区) 安徽省滁州市丰乐大道1528号(会峰校区) 
邮编:239000 皖ICP备11015759号 
技术支持:滁州学院信息技术与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