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校外国语学院,有一位女老师,她从教23年,学生对她的称呼从“姐姐”变到了 “妈妈”,不变的是她一直都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她就是刘晓莉老师。今天我们就来听一听她和学生的那些故事。
难忘的帆布箱
今年春节,毕业生付长利给刘晓莉微信上发来一张图片,上面是一只有了年代感的帆布箱,他问刘晓莉是否还记得这个箱子?原来这是当年付长利在校时因为家境贫寒,没有箱子装衣物,刘晓莉就把自己家里的箱子送给了他。许多年过去了,他保留至今,当做一个珍贵的纪念品存放着。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刘晓莉就已经当了班主任。在那个清贫的年代,刚毕业没多久的刘晓莉面对最大的难题就是不少学生家境贫寒,2002届的付长利就是其中的典型。在1998年的开学之时,家境贫寒的他因路途较远只好提前到校,刚到校时没办法直接住进宿舍,为了省钱也没有住宾馆,刘晓莉老师知道后就安排他和舅舅住进了学长的宿舍,从此她们便结下不解的师生之缘,无论生活和学习上,刘晓莉都十分关心照顾付长利,付长利也一直把这份恩情记在心里。
即使毕业后付长利去了上海,他仍和刘晓莉保持联系,刘晓莉仍像姐姐一样关心他的成长进步,为他指点迷津。也是这样的感情,让他毕业后每年都要至少一次去看望刘晓莉老师。从最开始的他独自一人,到和妻子两个人,再到一家三口。
付长利说:“刘老师是我的班主任,我的老师,我的朋友,我的姐姐!成为刘老师的学生,乃人生中的一大幸事!”刘晓莉却说,“我觉得自己只是做了一个老师应该做的,只是将学生当做自己的弟弟妹妹来对待,而他们回报给我的远远超过了老师、姐姐应得的爱戴。这些情谊一直温暖着我,使我多年来仍能动力满满地耕耘在教师的岗位。”
刻着名字的香水
刘晓莉前不久收到了来自2005级学生郑月琴一份意外的礼物——刻着刘晓莉名字字样的香水。提起这位学生,刘晓莉更多的是敬佩。她在经历三次考研后最终如愿圆梦南京大学,硕士毕业后出国读博。
2005级的郑月琴同学是当时班上的学习委员,她的成绩在大一和大二期间并不是班里数一数二的,大三那年秋季开学初,刘晓莉在课堂讨论中发现她的口语有了飞跃式的提高,问其原因,得知郑月琴暑期去合肥机场做志愿者,在机场主动为外国人做翻译锻炼自己的口语,刘晓莉当时就对她的行为予以高度赞许和表扬,并号召全班同学向她学习。
这件事让郑月琴感到了莫大的激励和鼓舞,后来在和刘晓莉的一次偶然交谈中她说,“老师,之前我做学习委员并没有多大的信心,因为班上有几个同学的基础都比我好,可是您在课堂上的那次认可和表扬大大增强了我的信心!”
课堂上,刘晓莉鼓励班上几个学习基础较好的同学都报考了国内名牌大学,郑月琴选择了报考南大外语系,却遗憾在复试中被刷下来,郑月琴没有放弃,反而更加却坚定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她选择边工作边复习。
这期间她一直保持着和刘晓莉的联系,并向老师诉说复习迎考的紧张和困惑,刘晓莉总是予以鼓励并耐心的为她解答疑惑,终于她在经历三次考研后最终如愿地考取了南京大学,并于硕士毕业后出国读博。
后来,郑月琴作为优秀学生代表被外国语学院请回来与师弟师妹交流,她在台上提到,“感谢母校刘晓莉老师对我的教育与指导!这足以让我欣慰和自豪,因为学生取得的优异成绩是对一个老师最好的回报和尊敬!”
“我当时也没想到她能有那么大的毅力去坚持,她后来说到我给她的鼓励和帮助,我真的没想到一个老师的鼓励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刘晓莉说。
持续的爱和鼓励
2016级英语本科班的一名男生,英语基础很好,一次性通过专四,并取得78分的好成绩,有一段时间刘晓莉发现他在课堂表现上有所退步,上课还有迟到现象。
问其原因,他向老师吐露了自己的压力。由于父亲是一名高校老师,从小对他要求严格、期望颇高,这次考研父亲希望他考上上海外国语大学,可是他自己觉得没底,缺乏自信,以至于迷茫、焦虑,影响到了日常的学习。
刘晓莉得知到该情况后不断对他进行鼓励,并帮助他分析了他的实力和目前存在的困难,还把往届成功考研的同学事例讲给他听;课堂上为了给他更多的信心,刘晓莉总是不经意地对他进行表扬,并把一些难的问题留给他回答,而他确实也能够很好地反应和回答问题,这些都给予了他更多的自信。
他越来越多地表现出了阳光向上的一面,但是难免耍小孩子脾气。但每次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他会主动像刘晓莉检讨自己的行为。刘晓莉每次都会耐心的宽慰他,“我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对待你们,我会包容你们的缺点,老师也期待你长成真正的男子汉。”
让刘晓莉欣慰的是他正在一步步朝好的方向努力,也能专心地复习考研了。
“其实学生是渴望得到老师的指点、渴望得到老师的鼓励和帮助的,而我们能做的就是把这种爱和鼓励传递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肯定和认可,更好的成长。”刘晓莉说。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我是幸福的,因为教师的职业让我体会到付出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刘晓莉说,“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在自己热爱的教师岗位上继续前行。”(责任编辑:陈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