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校统筹推进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四项重点措施,在边学边查边改中不断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思政教育方式,完善工作机制体制,推动立德树人工作取得新成效。
领悟“原力”:多策并施强化思想理论武装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为加快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方向。
10月30日,我校党委书记陈润在专题党课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标志着我们党对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的新高度,是新时代高校做好立德树人工作的“原力”,要切实将这一“思想武器”和“根本指针”参悟透、领会准、运用好。10月31日,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郑朝贵在专题党课中强调,要坚守教育报国初心、勇担立德树人使命,坚持深化改革,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学校工作的各领域、各环节,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围绕着学“原力”,用“原力”,学校上下迅速行动起来:2位省委党校教授作专题辅导报告,组织为期6天的处级干部“读书班”,5位校领导依次作专题党课,3天6场的“蔚园管理论坛”上百名处级干部分享调研成果。各二级党组织和党支部结合师生思想实际,抓住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个重要节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学习实践活动,师生10000多人次参与其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党味浓、品位高、回味足”的主题党日音乐会刷爆朋友圈,庆华诞颂祖国红歌会引师生频频点赞。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深化了师生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认识领会,进一步凝聚起立德树人的强大动力。
提升“引力”:多措并举加强思政内涵建设
9600名学生思政课考场上集体“玩”手机
利用慕课平台将思政课堂开到网络上
400多名测绘师生将专业课搬到金寨脱贫攻坚的田地上
四名学子登上国庆“安徽彩车”表演凤阳花鼓展示安徽形象
......
这些新变化和新成就都是办好思政课堂、推进课程思政的缩影。推进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打造思政“金课”等具体措施的出台和推进,让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活”了起来;打造学科育人示范课程、组建滁州学院课程思政研究中心、组织思政课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开发等具体办法的实施,让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燃”了起来;以“三全育人”改革示范校的成功获批为契机,聚焦“十大育人”,统筹推进14项重点建设项目,精耕细作,多点发力,让“三全育人”体系真正“立”了起来。
获2019年度全国优秀教师称号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韩传强说,“一届师生,一生朋友。”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思政课教师要勇于改革创新,引导学生真学真信真懂,真切感受到真理的力量与魅力,唤醒他们内心深处对于真理的信仰和热爱。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青年学者、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陈冬花对此深有感触。她认为,作为高校科研工作者,不但要刻苦钻研技术,勇攀科技高峰,更要在教学和研究工作中主动融入育人元素,给专业课加点“盐”,让学生带着使命感和责任感去学习,让专业课更有“味”,更有利于提升专业课程的吸引力。
2018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梁伟,是我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会学生社团社长,他说:“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内容更新了、方式更活了、活动更多了,自己真正认识到‘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多么重要,上课劲头更足了。”
激发“动力”:多管齐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出的明确要求。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就是学校的行动指南。将政治素质作为思政干部选拔任用的首要条件、实施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计划、落实专职辅导员职务职称“双线”晋升政策等一系列“干货”的落地,有力调动了思政工作队伍的积极性。“新时代思政课创优行动”、“三精彩”思政课评选、“最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评选等一系列制度和活动的设计,进一步激发了思政课教师教书育人的热情和精气神。
对此,在学校辅导员岗位工作了15年的邰玉明备受鼓舞。他认为,相对于专业教师,高校辅导员承担着大量繁重的事务性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拿项目、写论文的时间偏少,因此,辅导员在评职称时往往是相对“弱势”群体,“单列指标、单设标准、单独评审”、“注重工作实绩”“双线”晋升等让大家更有干劲,更加坚定了自己将辅导员工作专业化、职业化的信念。
增强“活力”:多路并进加强“五彩校园”建设
“正气昂扬的红色校园”“硕果累累的金色校园”“环境优美的绿色校园”“文明和谐的橙色校园”“文化浓郁的蓝色校园”……多种颜色交织,描绘出一幅美丽的“蔚园”画卷。
打造“五彩校园”,这是在主题教育的引领下,我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建设提出的具体目标。
“食堂饭菜和价格更可口实惠了”“自习座位可以网上预约了”、“掌上蔚园APP的上线使校园生活更方便了”“自修室增加800个座位,学校学习氛围更浓厚了”“教工餐厅和灯光球场马上就要动工了”……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五彩校园”相关建设工作持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环境建设成效明显,师生们体会到的是主题教育“立行立改”的成效,感受到的是实实在在的变化。
“‘五彩校园’描绘了一幅学校发展的美丽画卷,这样的画卷为学校注满了活力。”2018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翟亚停说,“在这样学风浓郁、环境优美的蔚园里生活和学习,让我对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我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长吉晓华饱含深情地说,“来校工作几十载,我也有幸见证了滁州学院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成长过程。展望未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学校将会进一步展现出勃勃生机,事业发展充满活力,育人成效更加凸显,全面建成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目标也一定会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