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聚焦内涵建设 强化改革创新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文章作者:郑娟时间:2023-06-21浏览:230

编者按:我校第四次党代会将于2023年7月召开。5年来,全校师生员工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共同努力,携手奋进,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令人鼓舞的成就。为了喜迎学校第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引导广大党员和师生员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特推出“聚焦党代会”专栏,编发系列专题文章。


五年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深入推进专业内涵建设,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学校与滁州市人民政府签订共建滁州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校地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与泰国易三仓大学合作举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通过教育部审批,实现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零的突破。学校获批安徽省首批课程思政建设先行高校、线上教学示范高校和“双基”建设示范高校。

持续优化专业结构,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校紧盯区域内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逐步完善“工管为主、多科协调、应用为本、信息见长”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先后与金禾实业、南大光电、康佳电子等地方龙头企业共建“校企合作班”、“产业学院”等形式的合作育人平台16个、建设省级产业学院3个,主持教育部及省“四新”项目11项。

构建了“目标导向的质量标准体系”“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需求导向的实践育人体系”为主要支撑的目标·能力·需求“三导向”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四位一体、融合并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入推进。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28项。《滁州学院:建设一流应用型专业 培育一流应用型人才》被中国教育在线宣传报道。

聚焦专业内涵提升,扎实推进一流专业建设

学校出台《关于专业评估和专业认证工作实施方案》《关于一流专业建设的实施方案》等文件,以一流专业建设和专业评估认证为抓手,深入推进OBE教育理念进人才培养方案、进课程教学大纲、进课堂教学,重塑教育教学新生态。物联网工程、地理信息科学、食品质量与安全3个专业成功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测绘工程等17个专业被确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的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位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测绘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接受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线上考查,学前教育专业接受师范专业认证专家组进校考查。

深化课程综合改革,推进一流课程建设

学校积极推进一流课程建设,将学术研究新进展、实践发展新经验、社会需求新变化吸纳到课程教学内容,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建特一批线上课程,以公共选修课为重点开展线上教学改革,每年通过超星尔雅平台引入人文社科、艺术审美、创新创业等网络通识教育课程100门左右;建好一批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以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为重点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2018年利用学堂在线和中国MOOC平台,引入国家一流线上课程175门并自建线上课程近30门,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建优一批线下课程,以专业核心课为重点开展线下教学改革,《管理学》等4门课程获批国家首批线下一流课程,《凤阳民歌》等97门课程获批省级一流课程。

强化教学能力培养,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

学校推行“继续教育学分制度”和“五年一周期”教育教学轮训制度,开展青年教师微格训练营、教师工作坊等品牌活动,实现青年教师教学培训全覆盖,强化教学能力培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增强教师的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立足课堂主阵地,在课程教学组织实施和课程质量评价等环节中,科学合理设计思政教育内容,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融入到课程教学全过程。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22版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显示,我校在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排名第69名,安徽省第2名。教师在全国高校GIS青年教师讲课竞赛等国家级和省级比赛中获奖110余项。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深入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5223”行动计划,坚持“一线贯穿,三点发力”的双创教育特色发展之路,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近五年,学生发表论文280余篇,获国家授权专利150余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00余项,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项440余项、省级奖项4400项,在2018-2022学科竞赛排行榜中位居全国高校第231位、全国新建本科院校第16位。创新项目入选第十二届和十四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毕业生年终毕业去向落实率9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95%以上。学校获评安徽省就业先进集体,涌现出一批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玉勤等为代表的优秀毕业生。

强化标准体系完善,构建大学质量文化

学校不断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修订常规教学检查、学生信息员管理以及学校督导工作条例等制度文件,加强对教学质量反馈整改工作的持续跟踪督查,完善质量反馈跟踪机制,将整改情况和效果作为教学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引导责任主体正视问题,注重效果,提高质量意识。搭建“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与分析系统”和“课堂生态系统”,坚持施行线上评教反馈,广泛开展网络巡课看课,引入了第三方评价——麦可思质量报告,实现了教学质量数据的信息化和系统化,形成了长效的闭环式教学质量保障运行机制。

完善协同联动机制,招生质量持续提升

学校不断完善招生、人才培养和就业联动机制,通过优化招生计划设置、强化招生咨询服务、完善学籍管理等措施,吸引优质生源报考,生源质量稳步提高。根据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招生数据显示,滁州学院连续四年招生投档线稳步提升,在全省同类院校排名前三。截至2023年,地理信息科学、物联网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测绘工程等17个专业纳入本科一批招生。(稿源单位审核:蔡华 责任编辑:陈沭文)

 

 

通讯员:;初审:;终审人:吉晓华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