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党代会·书记微访谈1】信息学院党委书记吴文杰

文章作者:吴文杰时间:2023-06-24浏览:75

加强党建促发展 着力培养新工科IT人才

——专访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吴文杰

 

  记者:吴书记您好,请您简单介绍下过去五年来学院党建事业发展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

  吴文杰:好的。过去5年学院党建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凝心聚力,党建思政工作更加强化。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扎实推进党建“双创”,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省级“样 板支部”1个,学院党委获评校“标杆院系”“先进基层党组织”。围绕“价值引领、精准服务、平台育人、队伍建设”构建学生工作“四度四进”模式,助力学生成长成才。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安徽省向上向善好青年等先进典型8人,“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获团中央表彰3次。

  二是提档升级,学科专业内涵更加优化。按照“筑高峰、强特色、厚基础、重培育”思路,推动学科专业向应用型转型发展。获批安徽省首批高校应用型高峰培育学科(II类)、安徽省智能感知与健康养老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安徽省院士工作站等8个学科平台。入选学校首批专业硕士学位授权建设单位(电子信息专业),申报条件全面达标。与省内外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80余人。物联网工程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专业纳入安徽省本科一批招生。 

  三是共建共享,人才培养成效更加彰显。持续深化“三个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有限众包式共建,按需定制式共享”的共建共享模式,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2项。2门课程入选国家一流课程,4部教材立项为省级一流教材。与省内外企业共建实践育人基地20余个,共建校企合作班3个。企业捐赠价值260万元设备共建实验室。大学生计算机类竞赛获奖名列全国TOP18%、全省第4。年终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毕业生薪资水平多年来稳居全校第一。

  四是攻坚克难,服务社会能力更加强劲。瞄准学科专业及平台建设、服务地方等需要,引进和培养博士16人,建有安徽省高校领军人才团队、市级“113”创业创新团队、校级创新团队各1个,助力滁州市成为国家级智慧养老示范基地、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区块链+民政)城市、IPv6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试点城市,与滁州市委网信办共建滁州市互联网研究院。“皖台物联网研讨会”成功举办9届,成为皖台教育合作亮丽品牌。近五年科技到账经费5022万元。

  记者:未来五年,学院党建事业发展有什么新的谋划?

  吴文杰:未来五年,学院党建事业发展工作将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一是抓内涵强育人。以电子信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申报建设和新一轮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突破口,进一步完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提升教师实践应用能力,以OBE理念引推动人才培养持续改进。

  二是抓协同强能力。加强高水平人才和科研团队建设,大力引进和培育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发挥各类科研平台作用,强化政产学研用协同,进一步提升服务地方能力。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激发产教融合新动能。

  三是抓机制强治理。坚持“强基础、抓关键、创特色、树品牌”,进一步发挥学院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制度体系,提升学院治理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以奋进姿态扎实推进学院“一融双高”新格局。

  记者:未来五年,学院党的建设工作重点在哪?

  吴文杰:信息学院党委将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对新工科IT人才的新要求,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落脚点,着力构建信息学院“125”党建工作模式,即“一线贯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双向融合(党建促发展,发展强党建)、五维协同(政治赋能、思想铸魂、组织聚力、载体创新、品牌引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学院各项工作全面提升,着力打造以“红色信院、奋进信院、和谐信院”为底色、党建事业互融互促的生动范本。(稿源单位审核:马报 责任编辑:陈沭文)

通讯员:;初审:;终审人:吉晓华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