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立德树人 扎实推进学院转型提升新格局
——专访数学与金融学院党委书记奚昕
记者:奚书记您好,请您介绍下过去五年来,学院党建事业发展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
奚昕:数学与金融学院曾在师范教育阶段,作为安师大教学点培养了七七级数学本科生,学校升本后设立数学系,2014年更名为数学与金融学院。学院践行“思变创新、深度转型、交叉互融、重在应用”的发展路径,《安徽日报》等媒体多次报道学院学科专业的成功转型经验。
近年来,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党建思政、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下功夫。
一是强基铸魂,党建思政呈现新气象。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组织开展各项主题教育,建立1+3+N学习机制。遵循基层党委“五个到位”、党支部“七个有力”,建立“1+5”党建“双创”体系,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全覆盖,探索微党建路径和“党建+”模式,形成学院113451党建工作法。所有党支部均为“五好”,获批校级样板支部1个、支部特色项目2项,获评“先进基层党组织”2个、党建“三十佳”案例4个。
二是统筹谋划,内涵建设开创新局面。调整并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获批国家基金2项,省级项目19项,发表一类论文76篇。获评校级科研骨干2人,承办全国学术会议2次。获批省级一流专业1个,省级质量工程项目16项。通过人才外引内培,改善师资结构,柔引专家4人,引进博士10人、硕士14人。晋升教授1人、副教授4人,获批琅琊学者1人、琅琊青年学者6人,获评“最受欢迎的好老师”5人。
三是攻坚克难,社会服务迈出新步伐。在数字经济、乡村振兴、普惠金融、大数据技术应用等领域加强社会服务,完成滁州市多项发展规划的撰写与中期评估,为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开展统计、征信、投资等专项培训。2名教师担任地方科技特派员,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项目5项、安徽省领导圈定课题1项、地方政府和企业委托课题32项。
四是精准施策,人才培养取得新成效。加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及课程思政建设,成立学校“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立项“辅导员工作室”1个,获评滁州市五四红旗团支部1个、校级先进班集体18个、“十佳”大学生1人。新增实习就业基地7个,获评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双创育人成效不断显现,学科竞赛累计获国家一等奖11项、二等奖29项、三等奖68项,省一等奖183项、二三等奖584项,大创项目立项国家级18项、省级39项,获竞赛优秀组织奖15次。注重质量文化,培育“一院一品”,学生在各类各级表彰和文体比赛中获奖500余项,增加社会实践基地4个,立项国家级实践团队2个。
记者:未来五年,学院党建事业发展有什么新的谋划?
奚昕:学院有良好的办学基础和转型经验,有优良的师资队伍和教育基础。未来我们将锚定学校“申硕更大”目标,持续更新理念、凝聚力量、开拓创新,形成高质量发展势态。
一是多点发力,打好人才培养质量根基。抢抓学校硕点建设契机,以“数理筑基、金融为本、数据赋能”思路,围绕金融工程和应用数学(师范)两个方向,做好一本专业招生与人才培养,力争在2026年前,实现新文科与师范专业认证,获批应用经济学硕士学位点;在专业建设和培养模式方面凝炼特色,在培养质量和实践教学改革持续发力。
二是系统观念,拓展平台渠道汇集资源。加强校企、校地、校政等互联互通,巩固与地方金融行业和基地平台的合作,开展科技项目协同、产学研用服务、人才供需适配。围绕人才培养过程,组织开展学生的行业认知、专业实践、毕业实习,营造开放式人才培养环境。推行“实习就业一体化”,拓展实习与就业平台和渠道,积聚各类岗位资源。
三是目标导向,抓治理体系提治理能力。坚持“强基础、抓关键、亮特色”,班子凝心聚力、队伍壮大优化、管理对标提质。学院党委围绕“五个到位”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制度体系,提升学院治理能力,围绕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动员全体力量,扎实推进学院转型提升新格局。
记者:未来五年,学院党的建设工作重点在哪?
奚昕:学院党委将聚焦党和国家对新文科及文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为基点,着力构建金融学院“12345”党建工作体系。即“一线贯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双向融合(党建促发展,发展强党建)、三维发力(全员、全程、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四位一体(组织育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五向协同(政治赋能、培根铸魂、组织聚力、活动创新、品牌彰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学院各项工作全面提升。(稿源单位审核:马报 责任编辑:陈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