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至15日,滁州学院“艰苦奋斗 强我中华”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安徽省明光市,通过实地考察、走访调研等方式,实地探寻艰苦奋斗故事,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自找苦吃:把双脚扎进泥土里,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刚到柳巷镇桃溪村时,这里产业匮乏,专业人才少,我就想着如何利用自身‘优势’来帮助农村发展”。担任桃溪村驻村书记和科技特派员的刘洋老师,他深知学术研究的价值在于帮助百姓解决现实问题。他密切联系桃溪村的实际情况,积极推动由滁州学院和明光市协同打造的地信创新谷项目,拥有以专业教授、多学科博士等为首的高、精、尖人才团队,其研发的多种创新科技示范应用平台对乡镇的宅基地改革、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推动和探索作用。
刚到达石坝镇皖东试验站便有大片的种植物映入眼帘,试验站的安徽农业大学研究生黄赵强同学向我们介绍,试验站门前的试验田占地567亩,主要种植食用菌、花卉、粮食作物等种植物。实践团队成员一行人在研究生同学的带领下先参观了“作物遗传与分子育种中心”。黄同学向大家科普如何利用人工光照培养植物,控制温度,各种实验器材的作用和如何使用等。在参观过程中,研究生同学们热情邀请团队成员进行实验观测,实验器材的使用。
随后,在研究生们的带领下,团队驱车前往明光市桥头镇优质甜叶菊种苗繁育基地。在帮助研究生们采摘甜叶菊的过程中,黄赵强同学对实践团队的成员们说“苦,是对环境、形势和局面的一种描述,也是对个人意志品质的一种检验。现在的我们头顶烈日,汗流浃背,采摘甜叶菊用于实验的过程看似辛苦。但当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取得进展时,当我们将论文转化为实践成果时,当我们可以用自身所学帮助到农民和国家时,那是我们最快乐的事情。我们看似在‘自找苦吃’其实是甜在心间。”
自讨甜头:打造乡村新甜蜜,温暖乡村儿童心
不同于研究生们扎根农田“自找苦吃”,管店镇种植甜叶菊让村民们“自讨甜头”。明光市管店镇种植甜叶菊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目前,管店镇甜叶菊种植基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甜叶菊育苗基地,占全国甜叶菊育苗总量的2/3以上。甜菊糖是从甜叶菊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新型天然甜味剂,适用一切用糖领域,已是世界上公认的第三代零热量(零卡路里)健康糖源。甜菊糖的甜度是蔗糖的300倍,热量却是蔗糖的1/300,同时还具有降血压、降低血糖的作用,早在1990年,甜菊糖苷被我国卫生部批准作为医药用甜味剂辅料。
实践团队在管店镇镇政府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来到了农户家的甜叶菊种植田地。团队成员边帮助农户插苗边与农户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我们得知,管店镇种植甜叶菊并不是农户的单打独斗,而是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由合作社统筹安排,合作社与育苗户签订保护价,为育苗户提供优质种苗、育苗场地,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等,合作社尽最大努力保障农民增收盈利。
通过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充分挖掘新时代乡村振兴背后艰苦奋斗的动人故事,从实践中汲取力量,在“自找苦吃”中锤炼本领,以青春之火书写振兴辉煌,让青春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通讯员:年雪 审核:庚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