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贯穿 五匠并育
——专访土木学院院长戴仕宝
记者:聚焦审核评估重点任务,学院开展了哪些工作?
戴仕宝: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是学院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社会需求适应度、教学资源保障度、质量体系有效度、学生与用人单位满意度的一次全面检阅。对促进学院精准人才目标定位、革新教育教学理念、适应行业变革需求,提升内部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实现土木学院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一是对标“评估指标体系”,强化系统学习。学院党委会、党政联席会开会研讨审核评估工作十余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评估指标体系内涵解读、校院教育教学亮点特色、教学资料整理等专项培训,统一评建思想,在全院上下营造良好的评建氛围。
二是对焦“评估工作任务”,逐项对标建设。按照学校评估工作要求,学院提前谋划,科学分解任务,将评估工作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对标建设课堂教学、考核材料、毕业论文、实验室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全面提升学院内涵建设水平。
三是对照“评估工作时间”,狠抓任务落实。依据评估工作时间表,倒排工期,把任务分解到人、把压力传导到岗,明确任务完成时限,做到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担责,确保评建任务落实落地。
记者: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特色亮点是什么?
戴仕宝:一是立足社会行业人才需求,凝练工程化教育教学理念。坚持“强化工程实践,密切校企合作,服务城乡建设”办学理念,以“能施工、精设计、善管理”为核心,将“工程意识和工匠精神”培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明确了培养“手有匠术、怀揣匠能、甘当匠人、勇成匠才、传承匠魂”的卓越工匠型人才目标,系统设计了“素质、能力、知识”三位一体、“工程认知、工程训练、工程实践、工程应用”四阶递进、“思创融合、专创融合、产教融合、科创融合”四重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二是深挖企业优质资源利用,构建多源协同育人新模式。坚持“引企入教、校企联动”原则,深入实施“育人链、产业链、创新链”三链合力行动。拓展“育人链”,能工巧匠请进来:通过“教学名师进课堂、企业专家进课堂、英模大师进课堂、校企双师同课堂” 等多种方式,丰富实践课堂,使人才培养更贴近市场需求。对接“产业链”,青年教师走出去:通过“挂职锻炼、科技副总、产业链长、行业智库”等形式,让教师学习掌握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及行业发展趋势、前沿技术研发、关键技能应用,积极推进企业实践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打造“创新链”,校企协同建平台:按照“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工作思路,充分利用企业优质资源,建设兼具生产、教学和研发功能的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企业研发、生产、培训基地。
三是紧盯工程创新能力培养,健全科创融汇的育人机制。坚持科技创新赋能人才培养,通过推动科研成果进教材、进课堂,将科学精神、创新思维融入教育教学,把科研平台、项目和团队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积极构建早进团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的“三早育人”机制,鼓励教师将科研课题、产学研项目转化为学科竞赛、毕业设计、大创项目等内容,形成了“创新引领、课程覆盖、平台赋能、项目驱动”四位一体的科创融汇育人体系。
记者:迎接专家进校,学院还有哪些工作需要推进?
戴仕宝:一是继续深入开展审核评估知识学习和宣传,使审核评估的质量文化、持续改进文化深入人心,共同营造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浓厚氛围。
二是进一步总结和梳理前期教学改革成败得失,完善自评报告、凝练育人特色、创新育人思路,推动学院人才培养内涵建设。
三是做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作,强化教师加强课堂教学设计与思政融合,持续开展公开课,磨课、集体备课等教学活动。
四是持续完善教学过程有关材料,认真做好审核评估自评支撑材料及有关教学材料建档立卡,确保材料完整、快速调阅。(稿源单位审核:马报 责任编辑:汪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