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站内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蔚园新闻  
“滁州古城行走”七月研学游活动举行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24-09-04
终审人: 孔令十
 

8月28日,农历七月廿五。早上7时,由滁州广播电视台、滁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联合主办的“滁州古城行走·甲辰十二月令”文化研学游公益活动之“七月篇:穿行陌巷访遗珍”于东大街丰乐桥启程。

本次活动由滁州市地情人文研究会会长王晓白老师主持,滁州市地情人文研究会顾问周惟熙、安徽省作协会员郑远新两位老师担纲主讲嘉宾。地方文史专家,滁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滁州市琅琊路小学师生代表,滁州广播电视报小记者、滁州市朗读者协会会员及爱好古城文化的热心市民等百余人参加本次活动。

本次研学游沿“丰乐桥北巷-东大街-西大街-清流街-太平巷-北大街-章益故居”线路进行。大家跟随专家脚步,走进滁州古城阡陌街巷,共同寻访古迹遗珍。琅琊路小学学生在丰乐桥巷边齐声朗诵宋代韩元吉诗作《寄徐滁州埻立》,拉开了本次研学游活动序幕。

繁华东大街,巷陌藏遗珍。据周惟熙老师介绍,东大街和钟楼巷是老滁城最早开始现代化的地方。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滁州设立了邮政箱局,设在钟楼巷12号,取代了旧有的官府驿站,1951年邮政与电信合并成邮电局搬迁至东大街。1942年,滁县第一家电灯公司设立在钟楼巷。滁城公交于1977年10月开始运行,线路从滁州北站经明光路、中心街、东大街到东门口结束。正是因为通讯和运输的便利,使得东大街成为滁州曾经繁华的商业中心街。

研学游队伍走街串巷,小巷之中藏着曾经政府办公的地方。据介绍,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太平天国叛将李兆寿盘踞滁城,毁坏了老的州府衙门,滁州州官就把衙门搬到东大街。民国时期,这里是滁县县政府所在地。1949年1月24日滁城解放,军管会就设在这里。1949年6月,滁县人民政府驻地也设在这里。1993年1月滁州设为地级市,下设两个区,即琅琊区、南谯区,老县政府成为南谯区政府办公地。

鲜鱼巷口处,佳话永流传。鲜鱼巷口在东大街和中心街的交叉口,是老滁城的一个地标,是当年滁城最热闹的地方。鲜鱼巷早先叫太平巷,它的东南西北四条街巷都是商铺林立。逢年过节,滁城玩会,必定在这里表演。

周惟熙老师介绍,关于鲜鱼巷口名字的由来有多个版本。其中有个传说:一位打鱼的张老汉救了青蛙神女,神女报恩救活了张老汉的鲜鱼,用鲜鱼汤排除病毒,治愈许多出痘小孩。张老汉去世后,人们为纪念这位善良的渔民,就把他住过的太平巷改称鲜鱼巷,老汉卖鱼的地方就叫鲜鱼巷口了。

骆正泰大楼,峥嵘岁月稠。骆正泰大楼位于钟楼巷中段,前街做生意,后门通财神巷。1949年渡江战役前,曾经住过解放军的一位高级将领。1949年11月,滁县地委文工团成立,一楼的大厅是排练场。晚上,文工团在四牌楼西边的大众剧场演出,天天客满。周惟熙老师说,他曾几次去看过大众剧场演出的歌剧。

1951年,文工团被抽调到大别山老区开展慰问演出。回来后,以两名小演员的名义给毛泽东主席写信,汇报他们的收获。信件由文化部副部长周扬交周恩来总理,由周总理交给毛主席。毛主席看了很高兴,当即题写“面向农村”四个大字。1951年11月7日,文工团收到了中央人民政府的回信,看到了毛主席的题词,大家非常兴奋。这是毛主席为皖东地区题写的唯一题词。主席题词的原件后来交到安徽省博物馆保存,1968年11月送到中共中央办公厅,珍藏在国家档案馆。

百年南货店,记忆烟火气。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是2019年安徽省政府公布的滁城三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另两处分别是金刚巷和遵阳街),至今仍保留着许多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建筑,共有18处受保护的历史建筑。其中,老牌的副食品商店“章三益南货店”已有百余年历史。

周惟熙老师介绍说,创业之初,章三益从三口酱缸起家生产酱油,味道纯正鲜美,生意十分兴隆,后扩展经营糕点、炒货。他们家大宗生意做,小生意也做,来者不拒,老少无欺,生意红红火火,在滁城的东大街菜市巷口、南大街又开设两处分店,后来还在南京水西门开设了分店。

章益故居里,书香浸人心。章益故居具有晚清建筑风格,占地面积900平方米,为四进三院落建筑群,2019年12月建成开放。说起章益,《国立复旦校长章益》一书的作者、滁州市作协副主席郑远新老师向大家娓娓道来。

章益(1901—1986),字友三,安徽滁州人,中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翻译家,中国心理学会(1921)、山东心理学会(1954)发起人之一。192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1924年留学美国,在华盛顿州立大学教育学院学习,获硕士学位。1927年归国先后任复旦大学预科主任、安徽大学文学院院长、上海劳动大学教育系主任。1936年任复旦大学教务长,1943-1949年任复旦大学校长。1952年起任山东师范学院(山东师大前身)心理学教授。

据郑远新老师介绍,章益先生在担任复旦大学校长期间,积极筹集经费,兴建校舍,并在抗战胜利后带领师生从重庆回到上海。他招聘名教授,新设学科和研究生课程,使复旦大学发展成为中国南方的重要学术中心。1949年,他拒绝将复旦大学迁往台湾的命令,确保了学校完整地交给新中国。上海师范大学的高耀明教授评价章益说,他是“复旦从民国时期的一般大学跃升为现代著名大学的关键人物,没有之一”。

1985年,复旦大学80周年校庆,章益以老校长、老校友等身份重游阔别多年的复旦园。心潮起伏感慨万千的他,挥笔为复旦校报题诗:“黉宇闳开处,菁莪气象深。弦歌常注耳,俊秀日盈庭。先正仪型在,时贤建树新。重登此胜境,欢慰满胸襟。”在章益故居的庭院中,滁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的大学生和滁州广播电视报小记者共同朗诵了章益的这首诗,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琅琊区书画院院长陈万祥老师现场挥毫书就此诗。

热心市民陈女士说,通过参加这次研学游活动,发现自己“真的不太了解家乡”。滁州古城这么多文化,滁州街巷这么多故事,好多人都不知道,真的很可惜。希望这样的活动能长期坚持下去,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与古城亲密接触,让世界看见滁州”!

据悉,“滁州古城行走·甲辰十二月令”文化研学游活动,按照农历月令,一月一主题、一令一行走,精心设计十二条主题文化研学游路线,助力滁州古城文化传播。活动由滁州广播电视台、滁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联合主办,滁州市地情人文研究会、滁州文化研究中心(滁州学院皖东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提供专家支持,滁州广播电视报社、滁州书画院、滁州市作家协会、琅琊区关工委、滁州市博物馆、滁州市琅琊路小学、亭城读书会、滁州朗读者协会等单位给予协力支持。(稿源单位审核:王诗根 责任编辑:陈沭文)

   
分享到:
校址:安徽省滁州市琅琊路2号(琅琊校区) 安徽省滁州市丰乐大道1528号(会峰校区) 
邮编:239000 皖ICP备11015759号 
技术支持:滁州学院信息技术与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