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音乐与教育学院“青苗助航”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一行14人,深入明光市潘村镇曹塘村,以“精准资助筑基石,协同赋能兴乡村”为主题,积极探索教育公平与乡村发展的深度融合路径,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社会调研活动。
在村民家中,实践队员们以拉家常的温馨方式,搭配详尽的宣传手册,将国家学生资助政策的温暖阳光播撒至每一户人家。队员们不辞辛劳,逐户走访,耐心细致地讲解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方位资助项目,包括资助对象、申请条件、申请流程等关键信息,确保政策信息家喻户晓。同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队员们全面掌握了村民对资助政策的认知程度和真实反馈,为后续政策优化提供了宝贵依据。
走进乡村学校,实践队员们与师生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互动。老师们详细介绍了学校在资助对象认定、资助资金发放等方面的工作成效,队员们则随机选取学生进行访谈,倾听他们享受资助政策后的学习生活变化。九年级的小孙同学动情地说:“生活费补助让我家的负担减轻了不少,我也能更加安心地学习了。”这份来自心底的感激,是对资助政策最真挚的肯定。
队员们还深入乡村企业和合作社,探寻乡村对人才和资源的迫切需求。在手工缝纫合作社,负责人坦言:“我们的产品品质上乘,但既缺乏专业技术指导来提升产量和品质,也缺少懂市场的人才来拓展销售渠道。”队员们认真记录下这些需求,并承诺将这些信息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学校,努力搭建乡村企业与人才之间的桥梁。
在村委会,实践队员们与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度对话,全面了解了学生资助工作的实施情况和乡村振兴工作的最新进展。村委会工作人员表示,当前乡村面临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留守儿童较多的现状,对学生资助政策的需求尤为迫切。而在乡村振兴方面,产业振兴是关键,但资金和技术短缺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队员们就如何通过学生资助政策为乡村培养和留住人才等问题,与村委会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探讨,共同寻求破局之道。
经过一周的辛勤调研,团队收获了大量珍贵的一手资料。队员们表示,将继续深化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为推动教育公平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