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建康教授,我校美术系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师。其作品《秋韵》曾获中国美术最高学术奖"金彩奖"铜奖,个人曾荣获"安徽省徐悲鸿美术教育奖"。2000年创作的《徽韵系列》4幅作品参加“第七届中日友桥水墨画展”,曾有5幅作品参加过全国中国画人物名家邀请展,获得过二十余项国内外知名书画奖。在国家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打开美术系的网站,进入眼帘的是一幅幅水墨画,其中的一位丹青高手,叫许健康,他是一位纯净祥和的艺术家,也是一位严谨执教的教授。三月的一个的夜晚,记者走进了许建康的办公室,走近了许建康。
执著的追梦人
1965年,许建康出生在安徽省砀山县一个平凡的家庭。父亲是当地的一名音乐教师,受父亲的熏陶,许建康和哥哥特别爱读书。那时,哥哥钟爱音乐,许建康却喜欢上了画画。“我哥哥硬是逼着我学音乐,我呢,表面上点头称是,暗地里却从牙缝里省钱买连环画看。”作为一位音乐老师,许建康的父亲当然希望自己的儿子在音乐上有所建树,可是那时的许建康好象天生就喜欢画画。尽管家人竭力反对,许建康还是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几乎是以“痴迷”的境界执著于美丽的绘画世界。
因为喜欢画,所以无论当时美学书有多贵,他都要想办法买来仔细研读。条件再差再艰苦,他也坚持不让自己的精神空虚。少年时代的许建康在绘画中寄托了无数希望和动力。可随着年龄的增长,现实的压力渐渐沉重起来。困难的时候,无数的经济问题也迫使许建康考虑:是否要改行去做装潢设计赚些小钱补贴家用……然而对艺术的无限热情却使他坚持了下来。
凭着这样一股毅力,许建康顶住了压力也战胜了困难。每每有画展或者比赛,他都积极去参与。每每获得奖项,都当作是对自己的肯定和鼓励。当年那个喜欢画画的少年不断地在艺术的道路上成长。
许建康16岁时考入了安徽师范大学美术系,在大学的日子里,许建康一直严格要求自己,每晚都坚持画到凌晨一、二点,似乎整个人都陷入国画中不能自拔,直至作品完成,他才心满意足地回寝室。正是这种孜孜以求的求学精神激励着许建康执著地追求着自己的艺术梦想。1992年许建康顺利结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班。2004年至2005年他又在中国中央美院第七工作室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国内访问学者进修。所有这些艺术上的交流与学习都使其艺术观念与创作方式有了较大改变。美术的视野更是得到了很大的延伸与拓展。
学然后知不足
拜伦曾经这样说:“人生的成功与其说是战胜了别人,莫如说战胜了自己,不管头顶上是怎样的天空,我都将承受任何风暴。”正是拥有这种无畏的精神,许建康的在画坛声名鹊起,并取得了一系列于当今中国画坛上令世人所瞩目的成绩。1998年,许建康的作品《春闺》获“安徽省青年美展”的银奖,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获大奖,这给了他莫大的鼓励和奋进的动力。1998年至今,许建康的作品在国内外书画大赛中频频获奖。2000年,他被评为“中国百杰画家”。2004年成为中国书画家网重点推荐画家。近几年,他在日本、韩国、台湾、北京、广东、武汉、郑州、合肥等地搞联展和个展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所到之处,备受瞩目。许多报刊、杂志都慕名前来报道,他的精美作品也争相被国内外艺术机构和私人收藏。
“他的作品具有很好的审美价值,较大的收藏空间及升值潜力。”这是著名美术史论家陈传席教授对许建康的评价。
接踵而至的荣誉并没有冲昏许建康的头脑。他说:“中国绘画‘以诗为魂,以书为骨。’建立在‘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基础上的博大与包容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最值得珍视与继承的精神特质。中国美术的精神是静观自得的大化同流。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之人格的超越。我也只是纯粹地喜欢国画,自得其乐而已,这种文化精神是不应该有任何急功近利的色彩”。
对于绘画,许建康说:“其实这没有什么窍门。就是不断去练习,不断去学习。”“只有找到学习的感觉了,才会学得好。就好像在绘画中的灵感,我可以在有灵感的时候搞创作,没有灵感的时候练基础。学然后知不足,学的多了,才能知道自己究竟缺少什么。要善于在学习中去发现,去培养学习的感觉。通过交流、品察自然、观看大师的作品,并从中获得灵感。”他还说,“美术作品必须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体会。”凭空捏造的美丽让人觉得空洞,只有实际感悟过的才会给人真实的魅力。再好的作品,不去用心感悟,就不能发现它的经典之处。
用心言传身教
比尔盖茨说:“我所从事的事业是世界上最有趣的事情,我喜欢每天都去工作。总是会遇到新的挑战、新的机会和新的东西。”许建康不断地汲取传统笔墨的精髓,打破许多画家墨守成规的做法,形成了一套具有自己特色的作画风格。在他的笔下,无论是古代文人雅士、还是现代人物造型,都变得栩栩如生,富有灵性。在他的“视界”里,世界永远都是缤纷多姿。
对待教学理念,许建康也力主创新,他认为大学老师一定要有自己独到的教学体系。社会不需要那种只会照着课本死读书的大学老师,大学老师所要做的就是不断给学生灌输新思想,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在多年的执教生涯里,许建康不断探索更有效的美术教育教学方法,尽量从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出发,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走上艺术之路。在他所教的班级,课堂的气氛是轻松活跃的,学生可以天马行空的去想象,去实践,而不必受课本知识的约束。许建康认为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国画一定不能固步自封,而是要吸取西方文化的精华,弃其糟粕。“有容乃大。”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是医治某些患有“文化自闭症”的最佳良方。
许建康,这位优秀的年轻教授对艺术一直是精益求精,他用画笔和自己的多彩人生为学生们上了生动的一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相信许建康能扬美术之云帆,济人生之沧海,他一定会在中国画的道路上走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