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的统一战线思想
(1)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剥削压迫它的阶级下解放出来。
(2)无产阶级必须加强自身的团结统一。无产阶级内部的团结和统一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一个国家内无产阶级自身的团结和统一;再一方面是各国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马克思、恩格斯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3)无产阶级在革命进程中要努力同其他可以参加革命的阶级和社会力量结成联盟。相似的经济地位和共同的政治要求,构成了工农联盟的坚实基础;无产阶级要有效地开展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就不能不注意联合小资产阶级民主派;无产阶级在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中必须联合资产阶级;无产阶级还必须联合民主政党。
(4)无产阶级政党在统一战线中,必须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无产阶级政党在同其他阶级的政党联合行动时,“必须以党的无产阶级性质不致因此发生问题为前提”。这实际上包含着统一战线的领导权的思想。
列宁的统一战线思想
(1)无产阶级要尽最大的努力联合同盟军。要利用一切机会,哪怕是极小的机会来获得大量的同盟者,尽管这些同盟者可能是暂时的、动摇的、不稳定的、靠不住的、有条件的。这对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前和以后的时期,都是一样适用的。列宁提出了两种同盟军的思想:一种是直接的,即尽可能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另一种是间接的,即充分利用敌人营垒中的一切矛盾。在这里,根据具体的环境和条件采取必要的妥协,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争取同盟军的一条重要策略原则.
(2)无产阶级要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和建立工农联盟。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民主革命彻底胜利以及统一战线取得成功的决定性条件和根本保证。而无产阶级要实现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就必须建立工农联盟。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就是领导农民的问题。
(3)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只有联合起来,才能战胜帝国主义,才能使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得到解放。为此,列宁把马克思、恩格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发展为“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
(4)建立工人阶级统一战线。指出不实行统一战线策略,就休想在工人阶级中赢得多数。1922年召开的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工人阶级统一战线纲领。
(5)建立党与非党的联盟。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同人数众多的非无产阶级的劳动阶层(小资产阶级、小业主、农民、知识分子等等)或同他们中的大多数结成的特种形式的阶级联盟,共产党员和非党员结盟“是绝对必要的”,党同非党知识分子的联合是十分重要的。
(6)实行多党合作。在推翻沙皇专制的革命斗争中,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同社会革命党、孟什维克等进行过合作,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仍然主张多党合作。因为:第一,苏维埃政权不只是无产阶级一个阶级的政权,因此,必须吸收代表其他劳动阶级或阶层利益的政党参加。第二,社会主义事业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事业,要最大限度地团结和调动群众,就必须对那些有一定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并愿意合作的政党采取团结的态度。
(7)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政策。
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
(1)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大法宝。中国无产阶级应该懂得:他们自己虽然是一个最有觉悟性和最有组织性的阶级,但是如果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胜利的。而要胜利,他们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2)建立包括两个联盟在内的占全民族人口绝大多数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即工农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全体劳动者同一切可以联合的非劳动者的联盟,这是建立在工农联盟基础上的、更广泛的联盟。
(3)坚持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统一战线必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之下。没有中国共产党坚强的领导,任何革命统一战线也是不能胜利的。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要依靠党的正确的路线和政策。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首先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没有正确的路线和政策就无所谓政治领导。第二,要依靠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是把领导权一天到晚当口号去喊,或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我们,而是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说服教育党外人士,使他们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第三,要照顾同盟者的利益,并在政治上教育提高同盟者,率领被领导者在斗争中取得胜利。给以物质利益和政治教育,二者缺一不可。
(4)区分中国资产阶级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个不同部分。同官僚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采取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对民族资产阶级积极的一面进行联合,对其消极的一面进行批评,采取团结、批评、教育的政策。
(5)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基本策略原则。对于统一战线中的同盟者有联合,有批评;对于各种不同的同盟者有各种不同的联合,有各种不同的批评。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阶级关系发生深刻变化以后,更进一步强调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即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
(6)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在统一战线内部,既存在在共同利益和要求的基础上的联合,又有因各自不同的利益和要求而产生的矛盾和斗争。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自己的纲领、路线和战略目标,率领同盟者前进并取得胜利;同时要照顾同盟者的利益和要求,在有的情况下做出必要的妥协和让步。这种妥协和让步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
(7)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参加新中国的建设,并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和统一战线工作,逐步实行和平赎买。有偿地、逐步地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同时,通过说服教育,把这个阶级的绝大多数人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并对其代表人物,给予适当的政治安排。
(8)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只要共产党以外的其他任何政党,任何社会集团或个人,对于共产党是采取合作的而不是采取敌对的态度,我们是没有理由不和他们合作的。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