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自觉及其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作者:  发布时间:2011-10-26   浏览次数:175

 2011-10-26   来源:光明网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确立文化自觉观念正逐步成为国人的共识。一般来说,哲学是文化的核心和基础部分,哲学的发展对于文化建设乃至整个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程中,我认为文化的自觉必先做到哲学的自觉——哲学的自觉是文化自觉的前提,进而也是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精神条件。

哲学的自觉首先在于它要以自身特有的方式能动地体现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思维是人类精神世界中美丽而高雅的花朵。哲学虽然没有华丽的外表和富贵的身份,但因其追求朴实的真理和阐发深邃的思想而散发出迷人的光辉。哲学与时代水乳交融,任何哲学都不能脱离它所处的时代,任何时代都不能缺少哲学的精神境界。哲学是时代的窗口,是一种社会生活。正如罗素在《西方哲学史》所说:“要了解一个时代或一个民族,我们必须了解它的哲学……人们生活的环境在决定他们的哲学上起着很大的作用,然而反过来他们的哲学又在决定他们的环境上起着很大的作用。”其实,在罗素之前,黑格尔和马克思等哲学家就表达过类似的思想。哲学表达的是一种特有的精神境界:或者体现真善美的交织,或者体现价值与科学的统一,或者体现思想和智慧的融合。哲学的表达可以是抽象的,但哲学的诉求却是具体的、现实的。抽象的哲学不等于远离现实的说教。

喧嚣浮躁的世界需要安静的灵魂和深刻的思想。高品质的人生不能没有哲思的陪伴,健全的社会不能没有哲学理念的导引。哲学是思想者的事业,哲学是行动者的头脑,哲学是社会的灵魂。哲学离不开火热的生活,也离不开冷静潜心的探索。学习和研究哲学需要耐得住寂寞。哲学徜徉在神圣世界和世俗世界、理想与现实之间。它既超越神学的虚幻思辨,又突破具体科学的实证局限。人们在哲学思考中究古今之变,穷天人之理,寻精神家园。在哲学园地,一代又一代学子和哲人默默耕耘、无怨无悔、上下求索。哲学也有自我放逐或被边缘的时候,也有魅力消减或深陷尴尬的时候。然而,哲学只要与时代同行,与生活为伍,与思想同伴,它的价值和魅力就会永驻。

哲学的自觉是通过哲学家来实现和表达的。哲学家是社会中独特的思者和智者,他们为社会奉献的是思想和智慧。哲学家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例如,有的哲学家把“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痛苦的难以承受的怜悯之心”当作自己的精神动力。我们面对的世界充满矛盾,我们置身于其中的现代化进程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许多传统价值观念被颠覆,而新的信仰和价值观念未能确立;到处都呼唤人文关怀和诚信,可现实中却又充斥着冷漠和欺诈;倡导以公平正义理念为基础的制度安排却与悬殊的贫富差距和城乡鸿沟并存;急功近利的发展换来了自然环境的破坏。哲学家需要面对现实。一些学者不满哲学的现状,发出了“哲学究竟离我们有多远”的疑问,并呼唤哲学回归现实生活。当代哲学家们越来越认识到,拯救社会,拯救信仰,拯救诚信,已经成为自己的重要使命。哲学的本性是批判的。马克思曾经说过,哲学具有双刃的要求,即对哲学自身和外部世界进行双重的反思批判。只有在批判性反思中,当代中国哲学的魅力和哲学家的使命才能得以进一步的显示。哲学家不仅要关注体系、文本的研究,更要关注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不仅要有体系意识,更要有问题意识;不仅要关注主体活动的规律和意义,也要关注制度层面的价值和构建;不仅要解释世界,更要强化批判意识和批判功能,影响和改造世界。

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历史进程特别是文化建设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进程成为当代中国的重要思想事件,深刻影响了我们的民族、国家和政党。新中国成立伊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成为人们解析中国国情、激发攻坚克难精神的重要思想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中国化的典范毛泽东哲学思想成为人们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毛泽东哲学名篇为人们耳熟能详,高校开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原著课程使青年学生获得全新的思想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使之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成为哲学研究者的理论共识。在建设新中国的历史岁月,“学哲学用哲学”的倡议深入人心,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念得到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名著得到系统解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各国各时代哲学发展历程的著述蔚为大观。虽然那段时期中国的哲学在建构自身理论形态的过程中受到历史条件的局限,也存在着沿袭苏联哲学僵化模式的失误,哲学研究一度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离的境况,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和运用,对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根本性的指导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哲学研究筚路蓝缕、启发民智、锐意创新,对纷繁复杂的重大问题做出了富有现实感的哲学解答,反映了时代发展进程中的价值诉求。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功不可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以哲学语言表达的改革号角。改革的哲学与哲学的改革相伴而行,改革开放为哲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学术空间。中国的哲学学者们面对现实的社会和现实的人,审视和反思现实问题,探讨实践哲学、价值哲学、主体性哲学、人的哲学,深切关注人的地位、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发展、人的解放、人的幸福;他们以开放的胸怀面向世界,充分吸纳世界文明成果,重视对外国哲学名著的翻译、介绍和研究;他们尊重历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思想资源,深入开掘中国传统学术典籍中的哲学思想;他们以哲学的方式反思时代,促进科学认识与价值目标的融合,提升理论研究的现实维度,实现学术性和现实性的统一,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

新世纪以来,广大哲学理论工作者在教学与研究中力求体现中国特色、民族风格和大众需求,注重世界历史进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分析对比,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世界先进文明的精华融会贯通。哲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得到重视,哲学文本的学术价值得到重审,哲学致思的学术品格得到强调。通过探讨政治哲学、文化哲学、经济哲学、管理哲学、科学哲学,使哲学研究具有明显的应用意识。当代中国的哲学研究者在秉持高远精神追求的同时,回归日常生活世界,推动时代进步,审视中国道路和中国经验,以反映时代精神的哲学引导社会发展。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面对生活中纷繁复杂的矛盾,解读现代社会缤纷交织的精神现象,仍然需要以哲学的方式建构符合时代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念,仍然需要以哲学的智慧培育人文关怀的社会氛围,仍然需要以哲学的境界确立公平正义的制度环境;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问题时,仍然需要哲学在回归现实的途中确立思想的路标,仍然需要哲学家在批判不合理的现实的同时改变世界。

我们处在文化发展多样化的时代,应该继续坚持和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文化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在文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在思想文化、道德文化、艺术文化、宗教文化等方面,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研究和回答各种挑战和问题。

(郝立新 作者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导读编写”子课题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终审人:s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