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访谈之十一】专访思政教研部主任汪才明教授
作者:张晶晶 学通社记者/杨志远 岳晓宁 蒋泽  发布时间:2011-12-06   浏览次数:153

 

汪才明,滁州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主任、党总支书记,教授,安徽省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安徽省马克思主义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应用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哲学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伦理学等。安徽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程“精品课程体系”建设项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建设项目负责人,校“思想政治教育”重点扶持学科建设项目、“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团队建设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安徽省教育厅科研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参编教材4部。

 

打造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思政教研部主任汪才明教授谈“十二五”规划

 

  者:汪主任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是今年刚刚独立设置的机构,首先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思政教研部的基本情况,好吗?

汪才明: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简称思政教研部)前身是马列主义教研室,创建于1977年。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的组织建设,学校于20114月独立设置思政教研部为学校二级机构。思政教研部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兼任教师31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4人,讲师10人,博士(含在读)7人,硕士18人。教师学缘结构合理,分别毕业于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苏州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高校。近年来,思政教研部获批安徽省优秀教师1人、省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4人、省教坛新秀1人、省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1人。

思政教研部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1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项,省级“精彩一课”项目1项,省级“精品课程体系”建设项目1项,省级课程教学团队建设项目1项,省厅级教科研项目26项(重点项目3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校级教科研项目36项,公开发表教科研论文280余篇,出版专著和主编、参编教材10余部。

 

  者:在“十二五”期间,思政教研部有怎样的考虑及谋划呢?

汪才明:“十二五”期间,我们确立了以课程改革与建设为主线,以队伍建设为抓手,以改进教学方法为重点,以重大课题研究实施为载体,凝炼创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特色品牌,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水平。

一是以课程改革与建设为主线。思想政治理论课着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及时回答大学生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思政教研部在省级“精品课程体系”建设项目的平台上,积极改革创新,多策并举,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二是以队伍建设为抓手。思政教研部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逐步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切实发挥师资队伍整体优势和团队效应。

三以改进教学方法为重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直接关系到青年大学生对课程的认同度和接受度,我们将积极营造综合育人生态系统,以校外主题实践教学为契机,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树立品牌形象,为培养在校大学生道德品行、专业素养、奉献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作出不懈努力

四是以重大课题研究实施为载体。思政教研部承载科学研究的重要功能,这不仅要求教师直接参与重大课题的申报及研究,同时还要带动在校青年大学生有意识地接触社会现实问题,通过指导大学生社团及暑期社会实践等形式推动大学生对问题的关注及研究,引导并积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地位。

 

  者:那么如何保障这些改革发展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呢?

汪才明:为了顺利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思政教研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提高思想认识、把握教育教学规律和讲求工作实效相结合,加强组织领导,狠抓推进落实,进一步转变观念,完善措施,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和组织保障。

第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思政教研部将实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坚持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专任教师按不低于1:350-400的师生比配备;教师学历层次进一步提高,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达到9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35%以上;学缘结构进一步改善,毕业于国内知名大学的新进教师占较大比例;加大知名专家学者、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学术骨干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70%以上。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第二,深化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建立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备课、听课、评课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各项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强化教学质量的监控。加强学生思想动态调研,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大力开展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活动,鼓励教师不断开展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材案例等各方面的研究,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着力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保证实践教学专项经费,积极探索科学的考试考核方法,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大力加强和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工程建设,力争建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评选项目校级4个,省级2个;“精品课程体系”为省级建设项目;“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省级2个;带头人资助项目省级1个;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建设项目省级1个。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促进教学水平提高,争取获得立项5项以上省级教学研究课题;获得2项左右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第三,提升科研水平与质量。建立促进教师进行科研活动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提升教师开展科研的能力和水平,力争在未来5年内主持对学科理论研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研究项目101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实现零的突破,省部级项目3项,厅级项目6项,其他项目5-8项。努力创造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发表一批高水平论文,平均每年30篇以上,其中二类期刊发表论文5篇左右。

第四,加大教学科研平台建设。加强与滁州市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与联系,组织教师开展社会实践、到基层和实际部门挂职锻炼,为教师搭建科研平台,培养和提升教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积极创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形成以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现代化发展实践教育基地和法制教育基地为内容的实践教育基地框架,同时积极开拓滁州市具有一定代表性或典型意义的社区、企事业单位等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第二课堂”,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

 

 

 

终审人:王诗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