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08 来源:人民日报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由于粗放型发展方式长期没有改变,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增强。因此,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资源环境保护力度,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应以适度哲学方法论来认识和处理可持续发展问题。适度是指在认识和把握客体的度的基础上,使主观努力与客观事物的度相互平衡,从而实现主体与客体的最佳存在和发展状态。适度是遵循客观规律的表现,其实质是按客观规律办事。适度既是行事重要法则,又是重要哲学方法论。
适度控制人口
资源的稀缺性、有限性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制约因素。从人与资源的关系来看,人口增长率越高,人口数量或规模越大,人均资源量就越少,资源消耗量就越大,从而越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可见,人口增长率和人口数量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如今世界人口已达70亿,世界范围资源消耗速度大大加快,人与自然关系趋于紧张。因此,控制人口数量依然是全世界面临的重要任务。就我国而言,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适度控制人口增长依然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科学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
人口素质与资源利用水平和环保水平紧密相关,直接影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人口素质越高,就越有利于资源环境的保护,越有利于资源的深度开发和有效利用,从而越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国是人口大国和人均资源贫国,提高人口素质对于缓解人口与资源环境矛盾、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应通过加大科教兴国战略实施力度,全方位提高国民素质,特别是站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高度,通过深化教育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注重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以卓有成效的科技创新促进资源的深度有效利用,从根本上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适度开发资源
自然资源的稀缺性、有限性以及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决定了人类不能无限制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适度、有节制地开发利用自然,有效地建设自然生态、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就会惠及人类,形成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反之,则会祸及人类,恶化人与自然关系,使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持续。
20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工业化的加速推进,人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人类在享受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可再生资源消耗加速、未来资源供给难以为继、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窘境。如今,人类已认识到了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采取了相应措施,但对如何做到适度开发利用资源特别是节制资源开发利用还认识不足。解决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长远保护问题,须从当代人对资源的适度利用、节制利用抓起,采取行之有效的节制措施,以长远眼光、战略眼光统筹考虑资源的利用问题。
适度进行消费
消费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消费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拉动因素,消费不足和消费过度皆不利于经济科学发展。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人口大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适合我国国情以及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消费只能是适度消费、绿色消费、节约型消费。适度消费理念与可持续发展在性质和方向上是一致的。适度消费理念要求消费与国力相适应,与家庭支付能力相适应,与科学合理的消费与投资比例相适应,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适度消费与适度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就发展速度而言,过快或过慢均不属于科学发展:过慢满足不了就业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过快过热则国力难以承受,资源环境难以承受,不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更不利于资源的代际公平利用。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这就要求发展要适度,制定一切政策和措施,都要从实际出发。
(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付钦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