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以来党建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9-17   浏览次数:41

2012-07-23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十七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在党的建设理论上进行了一系列新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思维的大视野与高境界,显示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品质和锐意进取的勇气,标志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思想理论上的清醒与成熟,谱写了面向未来的中国共产党的壮丽篇章。

一、从党的建设“改革”、“创新”到党的建设“科学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也成功地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党建之路。从最初提出“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到后来的“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再到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党的建设理论思维和实践要求实现了“三级跳跃”。改革开放伊始,我们党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到十三大前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逐步提上日程,中央明确提出“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这是执政党顺应改革时势、勇立改革潮头的必然之举。改革首要的任务是“破旧”,改革本身不是目的,只有通过创新才能使改革成果得以巩固。因此,党的十六大以来,根据新世纪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提出了一系列党的建设创新理论: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方面,科学地概括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提出并深入阐释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崭新命题;提出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命题和实践要求;在执政理念上,提出并逐步完善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理论。党的十七大在全面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在这一精神指引下,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创新展开了新的局面。 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崭新命题。这是党的建设面向未来的新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的最重要成果之一。众所周知,党的十七大已经把“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写入代表大会报告,随后通过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使这一思想理论日益深入人心,逐步成为共识。经济社会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那么党的建设要不要坚持“科学发展”?回答当然是肯定的。作为执政党,应当带头贯彻科学发展的要求,必须推进党的建设自身的科学化。党的建设从“改革”到“改革创新”再到“科学化”,这三步跨越是党的建设探索历程中的三个里程碑,尤其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提出,必将对党的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到“党的先进性建设”

十六大以来,我们逐步形成完善了执政党建设的总体布局,这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对“什么是执政党、如何建设执政党”这一党建关键问题的思考,理念更加清晰,思路更加明确,定位更加准确。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虽然已经走上了执政地位,但是并未弄清执政党究竟是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执政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一直在努力探索和回答这一重大理论问题。比较早提出这个问题的是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他就鲜明地提出要研究解决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这一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为我们深入思考执政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开辟了航道,促使我们围绕“革命党与执政党的不同之处”来思考和探索“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 2001年江泽民在建党80周年讲话中,首次提出了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及其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突出了“执政”这一带有全局性的根本特点。党的十六大以后,我们对什么是执政党、如何建设执政党问题,展开了深入系统的探索。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重大问题,并概括了执政能力的内涵。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阐释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涵及其方式,鲜明地提出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根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我们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首次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性任务,找到了党的事业与党的建设相互联结的关节点,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结合点。党的十七大认真总结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新鲜经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这就是“一条主线”,即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突出强调“五个重点”,即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这标志着我们对什么是执政党、如何建设执政党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执政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有了更深入的把握。

三、从保持党的“先进性”到保持党的“纯洁性”

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高度注重保持自身的纯洁性,我们党根据本国国情和自身特点尤其强调保持党的纯洁性。 2012年新年伊始,中央领导同志反复强调要保持党的纯洁性,建设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一举措意蕴深远,意义重大。如果说从“改革”到“改革创新”再到“科学化”标志着党的建设的要求与标准的提升,从“执政能力建设”到“党的先进性建设”标志着党的建设的主线、重点的明确,那么,明确提出“保持党的纯洁性”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的回归。保持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立身之本。纯洁性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永葆党的政治本色和生机活力的根本保证,是肩负历史使命、实现远大理想的必然要求。古人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意思是说:要使树木长得高峻挺拔,必须稳固其根基,根深才能叶茂;要使水流潺潺经久不息,必须疏浚其源头,源远才能流长。对中国共产党以及每位共产党员来说,纯洁性就是我们的根,就是我们的本,是我们的力量之源。我们只有强基固本、正本清源,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党的纯洁性是中国共产党应对考验和风险的重要法宝,是保持党的先进本色、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纵观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失去执政地位的惨痛教训,以及我们党自身的现实经验,可以看到,政党执政特别是一党长期执政,最易忽视的危险是精神懈怠,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最现实的危险是能力不足,最可怕的危险是消极腐败。应对各种考验,化解各种危险,最根本的是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样才能切实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升的能力,不断增强党的意识、政治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保持党的纯洁性也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前提基础。纯洁性是先进性的基础和前提,先进性是纯洁性的体现和升华。离开了纯洁性,就丧失了先进的基础,先进性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共产党员来说,什么是“合格”?什么叫“优秀”? “合格”与“优秀”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纯洁”,这是对党员最起码的要求,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更不可能做到先进和优秀。因此说,党的纯洁性是我们党的“生命线”,丧失了纯洁性就丧失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就会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抛弃,就会丢掉执政地位,党的“先进性”和“科学化”也就无从谈起。总之,党的十六大尤其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党的建设理论思维的新视野与新境界,不仅带来了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也推动了党的建设的实践创新。其中,上述三个方面的发展创新,无疑具有牵头抓总的核心推动作用。如果我们把党的建设形象地比作一座大厦,那么“党的建设科学化”要求就是这座大厦的总体架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是核心主体,而“党的纯洁性”则是这座大厦的牢固根基。(郝欣富)

终审人:s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