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学院关于印发2015年“科技工作推进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院(部)、各部门:
现将《滁州学院2015年“科技工作推进年”活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各院(部)遵照执行并制定实施细则。
滁州学院2015年“科技工作推进年”活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学校第二次科技工作大会精神,充分发挥科技引领支撑作用,全面提升科技水平,推动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促进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学校决定2015年为“科技工作推进年”。为做好推进年相关活动,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围绕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深入贯彻《滁州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工作的意见》精神,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强化应用型研究为抓手,通过强化科研意识、营造科研氛围、加强平台建设和团队培育、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和科技成果转化等,完善工作机制,切实提升学校科研综合实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二、总体目标
加大学术交流力度,营造人人参与科研的良好学术氛围;依托省级协同创新平台,深化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产出1-2项落地成果;依托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大学生思想动态分析研究中心,逐步形成研究合力和优势,产出1-2项具有标志性的研究成果;遴选2-3个校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校级创新平台;培育省级重点学科1个;继续实施“百名教授博士进百企”活动,举办产学研对接会30次以上;完善各项科技制度;加大校内项目培育力度,孵化高层次项目和成果,为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奠定坚实的学术基础。
三、活动安排
(一)营造浓厚科研氛围
1.通过举办“科技成果展”、开展专题报告会、征集科研促进教学典型案例等多种形式,展示学校科技工作取得的成就;加强科技处网站建设,及时发布科研信息。
2.邀请国内外学术界和企业界高水平专家来校举办学术报告、讲座等,追踪学科前沿和研究动态,构建多学科交流互动平台,形成学校品牌,其中学校开展6次以上,各院(部)开展不少于5次。争取承办1-2次全国性高层次、高水平学术会议。
3.各院(部)组织学科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副教授以上职称人员、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及中青年骨干教师,每人每学年主办1次全校范围或院(部)内的学术讲座,加强科研交流,活跃院(部)学术氛围;同时,结合地方和企业需求,将讲座办到企业、办到地方,扩大讲座的影响力。
4.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各院(部)每学期安排教师比例不少于20%;有计划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5.邀请省市知识产权局专家、发明专利工作突出的企业研发人员及资质良好的专利代理机构,来校举办发明专利申报辅导会。
(二)推进各类项目申报培育
1.加强对2015年高级别项目申报的指导工作,提前启动2016年各类国家级项目的申报工作,召开项目申报动员暨培训会。项目申请人应明确研究方向,提前撰写申报书,不受限项的教授、博士原则上要申报一个课题,学校邀请国家基金评审专家对申报书提出修改意见,各院(部)应积极主动邀请同行专家有针对性地对项目申报书进行专项辅导,确保项目申请教师高质量完成申报书的撰写工作。
2.2015年校级科研立项资助一般项目20项、规划项目约50项和培育项目约20项,加强各类项目过程跟踪管理和科研目标考核。
3.做好省市重大项目规划与设计,积极承担地方科技计划项目,遴选面向区域支柱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项目3-5个进行培育,开展项目预研。
(三)加强科研团队培育
在现有人才团队基础上,根据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方案建设目标,遴选2-3个实践创新能力和产学研合作能力较强的校级科研团队进行培育建设。建设周期三年,对考核优秀的校级科研团队给予新一轮的支持,推荐申报省级科研团队。
(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
1.继续开展校级科研机构的遴选工作,对2014年遴选的校级科研机构进行年度考核,根据科技工作业绩遴选2个校级重点培育科技创新平台。
2.完善“安徽地理信息集成应用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运行机制,完成多源地理空间数据的快速集成、建库与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完成地理信息深度挖掘与综合应用技术研究,实现产业转化与示范应用,深化协同创新队伍建设,初步形成产业技术团队,产出1-2项有带动和影响力的落地成果。
3.做好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大学生思想动态分析研究中心建设,做好重点研究项目与一般研究项目的遴选和培育工作,获批2-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获批6-10项市厅级科研项目,举办学术研讨会3-5次。
(五)加强重点学科建设
1.2015年对5个校级重点学科和4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进行年度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发放后续建设经费,遴选申报省级重点学科1个。
2.开展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推进与合肥工业大学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进程,继续做好与安徽工业大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做好硕士生导师队伍建设工作。
3.总结评价“十二五”学科建设工作,编制“十三五”学科建设规划。
(六)完成科研到账经费任务
1.2015年科研经费任务为1600万元,其中产学研到账经费不低于50%。
2.学校依据各院(部)师资队伍构成情况及已有的研究基础计算提出院(部)科研经费任务指标,进行科研目标管理。
(七)推进产出标志性成果
加强优势领域标志性成果的培育,催生有一定影响的高质量标志性科研成果。争取发表二类以上期刊论文100篇以上,出版专著4-5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项以上,力争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有所突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量持续增长。
(八)加强产学研合作
1.深化学校与合肥工业大学、滁州市人民政府三方合作;落实学校与滁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协议,继续推进与琅琊区、全椒县、明光市的战略合作,与滁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滁州市邮政局、定远县人民政府等签订全面合作协议。
2.学校举办与地方政府的产学研对接会2次以上,编印第二期《滁州学院科技服务能力手册》;各院(部)围绕自身学科优势,主办2次以上产学研项目专场对接会。
3.各院(部)成立二级科研机构和产学研中心,面向行业产业形成至少1个稳定的合作基地。
4.继续开展“百名教授博士进百企”活动。要求每名教授、博士深入企业至少1次,了解行业动态和企业发展现状,获悉第一手技术信息,为企业提供现场咨询,开展产品研发、科技攻关、技术服务、成果转化等活动。
(九)推动学生参与科研
1.继续做好现有国家、省、校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推进、验收工作和2015年申报项目的培育工作。
2.继续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挑战杯”、“电子设计竞赛”等各级各类全国性学科专业竞赛活动;做好前期培育和遴选工作,扩大学生参与面,各院(部)年均学生参与率应达30%以上。
3.鼓励有科研经费和项目的教师,每年选拔一定数量的优秀本科生参与科研课题研究和技术研发工作,认可教师的科研工作量。
(十)完善相关制度
制(修)订《滁州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滁州学院科学研究成果奖励办法》、《滁州学院科技突出贡献奖评选办法》、《滁州学院院(部)科技工作年度考核办法》、《滁州学院教授、博士特殊岗位津贴发放考核办法》、《滁州学院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滁州学院科研项目立项和管理办法》、《滁州学院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管理办法》等文件,制(修)订有关政策,在奖励性绩效中体现科研工作量,鼓励教师攻读高学位,促进和保证科技工作的开展。
(十一)召开“科技工作推进年”总结会议
全面总结2015年科技工作推进年的活动经验、取得成果及存在问题,对“科技工作推进年”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和突出贡献个人进行表彰。
四、组织保障
为加强对“科技工作推进年”活动的组织领导,学校成立领导组。
组 长:许志才
副组长:程 曦(常务) 郑朝贵
成 员:许雪峰、诸立新、李庆宏、晋秀龙、吉晓华、音 坤、蔡 华,
各院(部)院长(主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科技处,诸立新兼任办公室主任。
学校“科技工作推进年”活动领导组负责活动的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科技工作推进年”活动办公室具体负责各项活动的计划安排和检查落实。各院(部)要成立由院长(主任)为组长的“科技工作推进年”活动领导小组,结合本院(部)实际,制订工作计划,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和落实。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各院(部)、各部门要把“科技工作推进年”活动作为本年度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好抓实,围绕提高科技水平这一个中心,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落实工作任务。做到协调配合,措施到位,充分发挥指导、监督、服务的职能。
(二)广泛动员,营造氛围
通过学校和部门网站、校园宣传栏、展板、各种会议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全校教职工积极、主动地投身“科技工作推进年”活动中,创造“科技工作推进年”活动的良好氛围。
(三)扎实推进,务求实效
学校把“科技工作推进年”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对各院(部)、各部门和教职工年度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各院(部)、各部门要把“科技工作推进年”活动与院部及教职工年度绩效考核工作结合起来,创新活动内容,提高活动质量,确保活动实效。
附件:滁州学院“科技工作推进年”活动任务分解一览表.doc
滁州学院
2015年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