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学院领导深入思政教研部调研指导工作
作者:郑爱龙  发布时间:2016-05-16   浏览次数:78

510上午,滁州学院党委书记庆承松、党委副书记、校长许志才、党委副书记张勇、副校长程曦、郑朝贵等校领导在组织部、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处等相关职能部门领导的陪同下深入思政教研部开展调研指导工作。思政教研部主任倪晓林教授、党总支书记叶高副教授,以及10多名教授、副教授、博士代表参加了座谈会。

庆承松书记亲自主持了座谈会,在听取了思政教研部汇报和教师们座谈发言后,对2011年思政教研部独立设置以来的工作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对进一步推动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和思政部筹建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工作作了系统指导,并提出来了具体要求。庆承松指出,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思政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切实发挥好主渠道作用。作为思政课教师更要有充分的自信心和历史责任感,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标准炼好内功,更好地发挥思政理论课立德树人的作用。庆承松对思政教研部的“三位一体”教学改革给予了充分肯定,强调要进一步推进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大胆试、大胆闯,勇于改革创新才能走出一条新路。下一步“三位一体”教学改革要在坚持一体化与联动性的结合上下功夫,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各自承担的功能,解决好三者的有机衔接和相互促进问题。课堂教学要坚持问题导向,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相结合,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需要,切实解决思政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问题;网络教学是新尝试,要把握好教学着力点,各环节设计要科学合理,与学生的网络互动要坚持正面引导;实践教学要着力解决学生的参与面问题,要坚持统筹考量与合理延伸相结合,以校内实践教学活动的全覆盖为基础,结合学校暑期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向校外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全覆盖合理延伸。在谈到思政教研部向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加强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时,庆承松指出,科学研究要找准突破口,一方面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尤其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理论研究;另一方面,要根植于学校和地方实际,深入研究大学生思想状况和需求,深入挖掘滁州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和滁州改革之乡的创新发展精神资源,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先把事情做起来,然后再解决上台阶、上水平的问题,逐步扩大影响力,打造研究品牌。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许志才就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作和思政课教学改革作了具体指导。许志才指出,学校积极支持思政教研部创建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要结合实际、要根据学校办学方向找准自己的定位、凝练特色。许志才对思政理论课“三位一体”教学改革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思政理论课要把着力点放在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上,要坚持问题导向,在培养什么样人、怎样培养人上下功夫;教学改革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切实做好由知识传授向立德树人的转变,在学校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中彰显思政课主渠道育人的功能魅力。许志才希望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教师的人才优势,搞好“智库建设”,为学校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多做贡献。

校党委副书记张勇就思政部建设和思政课改革作了具体指导和要求。张勇指出,思政理论课教学要在高度、深度、广度上下功夫,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面对社会热点,面对学生思想实际,结合学生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要注意吸收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做好党的最新创新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张勇强调,思政理论课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对马克思主义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做好表率;要加强培训,多开展教学观摩等活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要立足学校实际和大学生思想实际,切实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会上,倪晓林代表思政教研部着重汇报了思政理论课“三位一体”教学改革的推进情况,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人才培养、思政理论课在学校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中的定位和作用等问题。

叶高就思政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了专项发言,与会教师代表也就凝练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色、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规范课程教育工作机制等方面作了座谈发言。

与会校领导和各职能部门领导还进行了现场办公,解决思政教研部提出的辅导员兼任《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办公设备改善及场所补充等实际问题。

调研工作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参加座谈的全体思政教研部教师深受鼓舞,倍感亲切。

终审人:szb